现在在河南,粮食就是最硬的通货,比银子都好用,百姓也最认粮食了。
毕竟,这年头,有银子都不一定买得到粮食。
现在的河南,在崇祯看来,就是一个烂摊子、无底洞,多少粮食都填不满,可此时崇祯手里就缺粮食啊。
实在是,崇祯作为此时大明的皇帝,他手下需要填的窟窿太过了。
先不说,山海关那边,每年就是个饕餮,需要大量的银子和粮食供给。
而朝廷还要到处赈济灾民,剿灭乱匪,这都需要钱和粮食啊。
至于实际过程中,崇祯下拨下去的赈灾款,或者是剿匪金,到底有多少是落实到实处,有多少是入了当权官员手里。
崇祯要是知道了这些的详情,他绝对会被活活气死的。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每年都没少下拨赈灾款,却发现满国的灾民、饥民,就是赈济不完呢!
此时的河南,在朝廷看来就是个烫手的山芋,但李子霄却敢接手,因为他手里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这两三年的时间里,李子霄在江北大肆囤积粮食,江北现在每年出产的粮食。
除了百姓自己吃的,基本上全都被当地官府收购,然后存入粮仓了。
李子霄当初听从李岩的话,定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现在就开始展现威力了。
而李子霄现在不像崇祯那样,作为皇帝高高在上,却对下面实际情况,一无所知,是瞎子,也是聋子。
李子霄不会让自己的手下,出现贪墨赈灾银,剿匪金的情况,谁要是敢对这个伸手,他就让他后悔一辈子。
“怎么?贤婿,你又打算做个甩手掌柜了?”
听到李子霄说完的话后,林永年望向他,一张并不怎么显老的脸庞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哈哈,岳父大人,小婿也不想做甩手掌柜啊,实在是接下来,小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先不说我要重新部署河南的防务。
金州,登州那边,小婿也要时刻警惕鞑子,另外开春之后,小婿还要剿匪,这是小婿答应卢象升的,不能反悔。
要不然,岳丈大人以为朝廷会这么白白,将河南交给我啊!”
李子霄苦笑着摇摇头,诉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