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子霄这一番话,那四千多征战活着回来的白龙军士卒,纷纷高声吼起来,气势十足。
李子霄压压手,震天的吼声便戛然而止,看着憋红了脸嘶吼的那些白龙军老军卒们,周围的新兵都被震慑住。
从这些老士卒的身上,散发着一股铁血,彪悍的气息,那是从血战疆场上活下来形成的,让这些新兵本能的畏惧。
李子霄自己说的,都有些感伤,这一次北征之战,他足足损失了四千多人马,每一次想到这个数字,他都会一阵心痛。
李子霄继续说道:这一战,咱们虽然斩获了不少鞑子的脑袋,但咱们还有许多兄弟,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大家还记的,本将出征前说过的话吗?本官说过,但凡我白龙军的军士战死,本官将负责赡养他的父母和妻儿。
战死兄弟们的骨灰,将会被安置在英烈祠里,他的名字也被咱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歌颂。
本将说到做到,现在请战死将士的家属,上台来领取抚恤金。”
发放抚恤银子和发赏银不同,看那一个个哭红了眼睛的阵亡将士家属,李子霄心里也很是沉重。
但这些阵亡将士的家眷,拿着李子霄发给他们的三十两抚恤金,激动的感谢。
对此,这些阵亡将士的家眷,已经非常满意了,甚至在心里感激李子霄。
这些人同样明白,打仗没有不死人的,本来他们当兵就是为了赚钱养家,而且也已经做好了战死的准备。
相比起他们,那些曾经有家人当过明军士卒的家眷,可是知道,当初他们有家人在朝廷军队中阵亡时,分到他们手里的抚恤金少的可怜。
甚至到了最后,阵亡将士的家眷,都已经分不到抚恤金了。
发完了赏银和抚恤银子,李子霄又带手下主要将领,前祭拜了英烈祠。
这个时候的英烈祠,已经被卫老夫子修建完成,看上去恢宏肃穆,很不错。
他们将那些战死的军士的骨灰,安置在里面,让这些阵亡的将士,可以世代享受子孙的香火供奉。
可以说,李子霄赏罚分明,抚恤优厚,功勋制与英烈祠,这种种手段,彻底让手下人对他死心塌地效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经》中的《秦风无衣》留传甚广,虽说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在历朝历代中,许多支军队都用它作为自己的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