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温如呆立在一旁,喃喃自语道:“鞑子对咱们围而不攻,到底是打算引诱谁过来呢?”
“若是下官所料不差,鞑子这是在等引诱卢大人带兵出现,好趁机一鼓作气在野外,消灭卢大人的队伍。
这段时间,卢大人带着他的两万宣大劲旅,给鞑子造出不小的压力。
鞑子此时迫切希望,能在野外抓住机会,将卢大人击败,而后趁机一举入侵山东腹地,抢掠一番呢!”
“什么?鞑子竟然还有这么大的野心,祸害了直隶还不够,还想杀到山东去,要真是那样,天不佑我大明啊!”
贾温如的战略眼光,远不及陈洛,其实这也仅仅是陈洛的一点大胆的猜想。
在心里,陈洛还是不太相信鞑子军敢杀入山东腹地的,毕竟此时朝廷派出的关宁铁骑和卢象升的两万天雄军,已经在旁边虎视眈眈了。
要是鞑子军还敢继续南下,杀入山东境内,到时候他们的后路,恐怕就会被两支精锐明军给切断。
而且随着各路赶来勤王的明军越来越大,到时候后路被切断,被困住的这几万鞑子军,就算战力再强悍,也难逃覆灭的下场。
陈洛其实也就是这么大胆一想,他不相信鞑子将领,会犯下如此大的战略失误。
除非此时明军这边出现重大失误,比如中了鞑子的奸计,关宁铁骑遭受鞑子重创,或是卢大人遭遇鞑子埋伏。
但陈洛虽然没有见过卢象升,但是对于卢象升的大名,还是听过的,他不相信卢象升会中鞑子的奸计。
可以说,陈洛的眼光很不错,指挥能力也很厉害,出身落魄武将之家,祖上也曾出过几位将军。
本来,按照正常情况下,陈洛的这些分析,其实都是比较符合常理的。
可是,他一定听过‘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话,一个愚蠢的将领,就算是给他手里百万强军,估计也难打胜仗。
而此时,偏偏明军就是遇到这种情况,堂堂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崇祯没有交给卢象升,反而交给一个阉人高起潜。
你还能指望一个阉人有什么胆量嘛,毕竟能像王承恩这种有骨气,敢陪崇祯殉葬的太监,没有几个的。
此时几十万明军聚集在河北大地上,还有关宁铁骑和天雄军两支精锐之师,却全都不敢与鞑子交战。
眼睁睁的看着鞑子军纵横驰骋,烧杀抢掠,最主要原因,还是此时朝廷中出现了投降派。
甚至就连崇祯,此时都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陈新甲和鞑子,在私底下接触。
而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就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于一直主战的卢象升,多方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