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老汉带着自己孙女离开后,李子霄也带人返回,在心里更加下决心,在开春后,是该找一些有经验的老农,种植玉米和地瓜了。
可惜,此时他手里的玉米和地瓜种子不多,一时还无法推广开来,先找一批有经验的老农试种一年。
一来让他们积累种植玉米和红薯的经验,而来积累下更多的种子,方便日后的推广。
而李子霄通过这次和这位老汉的对话后,对于永城县农民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不得不说,钱广元确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这一年来,将永城县打理的井井有条。
李子霄很多时候,都只会提出一些大概的思路,最多也只能称之为骨架,而剩下完善和执行的事情,就由钱广元来做。
钱广元帮着李子霄把提出的事情给细化,对于许多事情来说,他都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钱广元也没让李子霄失望,自从接手了永城县的政务后,很快便摸到了门道,开始走上了正轨。
他们完成了对当地户籍的统计,并且统一进行了登记造册,年前大量流民涌入永城县,让这里人口激增不少。
钱广元到底是读人出身,别看上阵打杀不行,处理起民事来,倒是轻车熟路。
再加上白龙军一贯的严谨作风,也不存在贪墨之事,所以万事推行起来,都很是顺畅。
老百姓们也一个个心甘情愿的接受他们的调配,使得永城县现在牢牢掌控在白龙军手里,这里的百姓早已不记得朝廷了。
这段时间里,钱广元通过整合当地村民,集中松散的老百姓,对现有可耕地,进行复耕以及重新分配。
并且腾出了不少的土地,为下一步接收流民,安置流民,腾出了比较充裕的空地。
接着,李子霄便抵达了永城县城,钱广元的工作也受到了李子霄的高度评价。
对于这些参与其中的文吏手下们,李子霄也都给予了勉力。
同时也当即下令,赏给钱广元百两银子,跟着他做事的那些文吏们,每人也有十两银子的奖励,使得这些人非常高兴。
毕竟他们属于白龙军中的文吏系统,上阵杀敌轮不到他们,平日里想要获赏,机会便没有战兵们多。
而通过这次的事情,文吏们也意识到了他们的重要性,只要活干的好,他们照样也会拿得不比战兵们少。
这对于本地一些刚刚投身白龙军的文人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极大的刺激,使得他们干劲更足。
李子霄也感觉到了他手下文人的缺乏,现有的可以算上是文吏的人员之中,也只有钱广元有功名在身,好歹是个秀才。
其余的所谓的文吏,大多数只能算是小时候读过几本,认识字而已,一些人好歹算是童生,可是大部分人甚至连童生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