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府地区是江北最为富裕发达的地方,又紧靠着江南的金陵,杭州,苏州等这几个富裕的大城,因此人口众多。
单单就是扬州一府之地,估计人口就得超百万,加上流动人口,就更多了,而一百多万人口需求多少盐?
据说每人每年平均大约消耗十五斤盐,一百万人就是一千五百万斤盐。三百斤盐一引,那就至少得五万引才能满足需求。
德王占了这一片盐区,垄断官盐运销,可却只有一万盐引,这明显就有问题。
问题不是他们盐引太少,而是他们垄断了这么地区后,却又只领这么少的盐引。
可实际上,他们领的盐引,和扬州府真实的需求量,却还有至少四万引盐的差距。
那这四万引的盐要从哪里来呢?难道扬州剩下的几十万人不需要吃盐吗?
如果没盐,怎么也没见闹出民怨呢,这说明民间实际的供盐量,是满足需求的。
李子霄很清楚他们在玩什么花样,盐引领的盐,是要从盐场官价购入,同时还得交一笔税款的。
而德王他们占据了五万引盐的市场,却只肯买一万引盐,目的很明显。
他们用更多的夹带私盐,来填补那片空白的市场,用更低的成本和逃税,来赚取更多的利润。
五万引盐,一引盐如果赚一两,那就至少是五万两银子,看起来似乎不多,但这却是一府之地,每年都会有的利润。
基本上不要什么本钱,只要他们掌握着盐引,垄断着那片市场就行了。
甚至,一引盐赚一两还是官盐价,如果卖的是夹带的私盐,那赚的就更多了。
而且李子霄所计算的,还是最保守的,比如扬州府每年消耗的盐,恐怕远不止五万引。
因此如果大胆点算,就算说德王他们一年能从扬州的盐里,赚十万两银子,李子霄都不惊讶。
而且这还只是扬州一府之地的利润,他们不单单掌控着扬州府的盐区,还有其他盐区,肯定还能赚更多。
如此一想,这卖盐果然是暴利,难怪万家敢做私盐生意,一年轻轻松松赚个十几万,甚至几十万都不成问题。
几年下来,那些盐商想不富可敌国都难了。
李子霄知道这是块肥肉,也想咬一口。
“我要两千盐引,并独卖扬州府一县之地。
此外,每次我手下士卒每次出动,帮你们打击私盐贩子,需付出动费八百两,每名士卒五两辛苦费。
另外所缴获私盐归我,你们也可以按官卖价一半买回去。”李子霄直接来了一个狮子大张口。
扬州府人口最少的一个县城,起码也有不下十万的常住在籍人口,若加上流动,十二三万都是有的。
这就是一个一年近两百万斤,差不多六七千引盐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