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上旬,省易迁办调研组来到玉皇山村,就搬迁拆旧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梁铸成陪着调研组,先到村里三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现场查看了搬迁入住情况,他们发现,在家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还有一部分关门闭户。
但是从外面张贴的对联,院子里摆放的柴禾,可以看出生活痕迹。
不过,安置点显得有些冷清,与他们想象的热热闹闹的场景出入很大。
梁铸成向他们汇报,这些户搬迁后,一部分整户外出务工,平时没有人在家居住,到了春节期间才能回来;还有一部分户,在山上养的有猪牛羊鸡等牲畜,不能搬到山下来,大部分还种有庄稼和蔬菜,只能先居住在老屋里,不耽误农业生产。
春节前,他们把牲畜处理了,再到新房居住,过春节。
这些在家的老年人,一般都是年老体弱,不能干农活的,在家看门。
调研组一边看,梁铸成一边向他们介绍情况,提出建议。
梁铸成说:“虽然易迁户从山上搬下来了,但是安置点的配套建设还没有到位,一是产业配套问题,易迁户的土地还在原来的地方,如果在安置点周边解决耕地问题难度很大,建议在安置点周边为每户解决一至二分地菜园,解决吃菜困难;同时,在安置点建生态养殖小区,具备条件的户可以养猪养鸡;二是安置点设施配套问题,包括红白理事堂、农具房、公共场所、路灯、绿化等,也应该配套,使安置点的环境得到优化。
看完安置点,梁铸成又领着调研组上了山。
梁铸成边走边介绍,山上的旧房拆除了不到一半,都是外出务工的,没有在家种地搞养殖。只要在家种地、搞养殖的,现在房子都住着,无法拆除。
调研组走访了一些易迁户,了解产业情况,征求对拆旧房的意见。
那些易迁户从山上搬到山下,房子质量好,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吃上了自来水,通了有线电视和网络,生活方便了,对易地搬迁政策非常满意。
可是,他们也有担心。
刁生强对调研人员说,搬下山以后,没有耕地,种地还要上山,路远不说,关键是山上不通公路,肩挑背驮,很不方便。
还有,安置点没有菜园,吃菜困难,如果购买,就会增加生活成本。
刁生强说,最大的问题是,安置点不能养猪养鸡,如果山上的房子拆了,以后不能种地,不能养殖,收入会大幅下降。
刁生强给调研组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养了四头猪,十只山羊,还有五十只鸡子,到春节前卖了,可以有一万五千元的收入。如果旧房拆除,明年就不能在山上养殖了,这些收入没有了,靠啥脱贫哩?
梁铸成补充说:“类似情况是共性问题,我们现在也在思考,怎么保证易迁户搬迁后的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问题。”
从山上下来,调研组又召集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群众代表,召开了座谈会,就群众关心的问题,以及需要完善的政策等,征求意见和建议。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组掌握了真实情况,为完善易地搬迁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