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梁铸成到县里向李耀华书记汇报过自己的想法,李书记提了一些思路,他很受启发。
春节前后,他一直在思考扶贫产业这个问题。他建议,村里结合实际,研究编制一个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思路,确定产业项目,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力争三到五年见成效。
但是,编制扶贫产业发展规划,仅靠村里几个干部是不行的。
上午,他给余荷商量了一下,请她牵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框架性意见,然后提交干部群众充分讨论,再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
会上,梁铸成见大家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就通报了自己的想法。
梁铸成说,请余荷回市里请一个农业专家,来村里现场考察,再共同研究产业发展的思路,为规划提供支撑。
余荷回到市里,邀请到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李建林,到玉皇山村实地考察。
李建林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是农业经济专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在梁铸成和余荷的陪同下,对全村十二个村民小组的耕地、山场进行了现场踏勘,还分区域取了土样,准备带回去化验。
实施退耕还林以后,全村25度以上的坡地陆陆续续栽了树,现有的三千亩坡地,大部分是改造的梯地,仅有一半在耕种,主要种植玉米、红薯、豆杂、芝麻、花生等作物。
有一半坡地由于偏远,交通不便,在家老年人无力耕种,已经撂荒,地里杂草丛生。
一千多亩坪地,分布在七道沟里,是村里的当家地,主要种植小麦和油菜,还有不到一百亩的水田。
山上,遍布石灰岩石,砂质土壤,松散透气,排水良好,李建林根据地质结构判断,土壤含钙量应该较高。
李建林把土壤带回去化验以后,证实了他的判断,那些山梁上的坡地土壤偏碱性,沟里的土地呈中性。
他根据玉皇山村的土质状况,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项目的建议。
八道山梁的三千亩坡地,光照良好,土质呈偏碱性,适合发展油橄榄。
七道沟的土地,土质肥沃,除了适合发展油橄榄外,还适合发展猕猴桃、果桑,或者种植中药材。
没想到专家的建议,群众根本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