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荷撅撅嘴说:“谁能跟你比。”
余荷说得有道理,从玉皇山到沧浪乡,年轻人紧跑慢跑,也需要三个小时,得出几身汗,老年人跑一趟更不容易。
为了赶时间,他们早上不到七点就出发。
走到山脚下,梁铸成从余荷的肩上把双肩包取下来,往自己背上一甩。
梁铸成一米八的个子,身材魁梧,余荷的双肩包带子太短,他背着嫌小,他用一边的带子,斜挎在肩上,变成了单肩包。
他大步流星在前面走,余荷正后面紧紧跟着。
为了节省时间,他们走捷径,没有沿着新开挖的路基走,而是沿着原来的羊肠小道走。
还没有走到半山腰,余荷就跟不上他的脚步了,细密的汗珠布满额头,她一边擦汗,一边气喘吁吁,艰难地往山上攀登。
梁铸成见状,放慢了脚步,走一会儿,等一会儿。
到了北坡半山腰,他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梁铸成看着山上开挖的路基,心中五味杂陈。
为了打通玉皇顶公路,他四处拜佛烧香,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社会捐赠,村民义务投工,还有王志进的大力支持,好不容易动了起来,没想到一个整改通知,使工程进展变得异常艰难。
值得欣慰的是,为了打通公路,村民们空前支持,几个月以来,他们不要一分工钱,在隧道工地一干就是几个月。
现在,玉皇顶两边的路基已经基本完成了,那是村民们一块一块挖出来的,包括他在内,他们的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又变成一层层的茧子。
余荷歇过劲来了,扭头见他紧皱眉头,凝视着山下,知道他在操心隧道工程的事。
这次乡里要求整改,使余荷看到了问题的复杂性。
本来她想通过督导组向上反映通村公路建设的困难,没想到县里转到乡里,乡里又转到村里。
更使她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路基工程没有资金来源,隧道工程没有立项,村里没有招投标,现在却要求限期整改。
她真没有想到,贫困村想办点事,竟然这么难。
就像那翻越玉皇顶的山路,崎岖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