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作田明白他的用意,提醒他,设计院在制订设计方案时,只是从最大限度节约资金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中原突围遗址保护这个因素。
要是改变计划,必须修改施工方案。
梁铸成指着图纸上的一处山坳说:“这是玉皇顶南坡的秦岭沟,那边是北坡的雷公洼,这是山体最薄的地方,最好从这里打隧道。”
当初,设计院初步设计时,他曾经提出过一个打隧道的方案,因考虑到投资过大,村里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只是作为第二方案,也是备选方案。
打隧道,无论是降低坡度,还是减少距离,都是一个优化的方案。
特别是从保护中原突围战场遗址这个角度,更是非常有必要。
可是,钱从哪里来?这是雷作田最担心的事情。
年轻人敢想敢干,是个好事,但是,也要切合实际,不能蛮干。
他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打隧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挖个红薯窖那么简单,我怕这事行不通。”
梁铸成料想到雷作田会提出反对意见。
雷作田担任村支书二十多年,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加上长期的农村工作,经常处理老百姓家长里短这些琐事,眼界受限,思维模式很难跳出固有的圈子。
梁铸成的思维方式则不一样,他是站在玉皇顶,看到更远的地方。
玉皇山村的发展,不能就事论事,必须统筹规划。
而修路是基础,第一步必须走好,不能走弯路。
他对雷作田说:“我再去设计院,和陈院长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方案优化一下。”
雷作田嘱咐道:“不管怎么优化,都要符合实际,量力而行。”
村里穷啊!
梁铸成点点头说:“雷叔,我记着了。”
他到县交通设计院找到陈院长,把自己的想法向他原原本本作了汇报。
陈院长从技术层面给他作了解释,作为通村公路,目前实施的这个设计方案符合技术规范,也是最经济的方案。
不过,陈院长对梁铸成的想法也表示认同,一条道路,从基本功能上看是为了通行,从深层次讲,是为了一个地方的发展。
通过梁铸成的解释,陈院长对玉皇山村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他的建议产生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