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玄幻小说>我穿成了小说昏君大反派> 第二百零八章 举荐制度下的利益闭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八章 举荐制度下的利益闭环(2 / 3)

而举,则相对于民间的,同时由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对治下的民间人才加以考评,觉得有才有德的就推荐给朝廷。

这个制度最初用的时候,其实没问题,首先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少,需要考评的范围很小。

另外一个王朝的最初都是朝气蓬勃,朝廷公卿诸侯基本都还不乏有节操者,一定程度上能做到唯才是举。

但慢慢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人的基数开始扩大,你再想被举荐就不容易了,那么多人,人家凭什么要举荐你呢,人家怎么知道你的才德怎么样呢?

这就要名气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才如此好名,才会有那么多名仕。

其根本目的很简单,就是能进入有举荐资格的郡守眼中。

但要出名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大儒,名仕点评自己。

所以才有如华夏世界汉末时,曹操那种拿着剑架人脖子上让人评价的混账。

也有了为了出名而到处骂人的所谓狂士。

还有一些人自己把自己整瘸了,居然把最初的目的给搞忘了,变成了为了出名而出名,甚至为了出名故意不做官。

或者自觉不自觉的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所谓放浪形骸。

还有走极限的,比如什么卧冰求鲤。

尤其在华夏世界到了两晋时代,这种好名之风发展到了极致。

于是就有前卫酷拽的魏晋风流。

不过其中最主流的还是靠“吹牛”,所以这个时代的人总是喜欢说一些特别牛逼,特别中二的话,顺带着产生了大量的成语,极大的丰富了华夏文明的语言艺术。

其中还发展出了一个分支流派,也就是所谓的“清谈”。

不过这是从人文的角度去讲的,回到治政层面,这就有大问题了,因为大家都忙着搞怪,忙着当“网红”了,朝廷自然就很难选拔到正常的人才。

而且大家都拼命的比“高尚”,比“道德”,于是大家都不敢谈实际问题,吹牛也不敢吹实际问题,不敢言利。

那不清谈,还能怎么办?

最后就是“悠悠然而始,悠悠然而终,言者不知所指,听者不知所云”。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本来就是靠吹牛上位的,上位之后,他们除了吹牛还能干什么?

什么都不会干。

于是就无为而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