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婆录过口供了吗?”
“录过了,魏忠那天的确是在家里吃的晚饭,吃过饭之后,说有点事就出门了。至于魏忠回来的时间,他老婆也记不太清楚。”
“她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家里有面钟,不过他老婆从来没有看时间的习惯。”
“你说,魏忠如果是担心自己和李薇偷情的事情暴露,从而被起诉离婚影响声名和地位,甚至财产也分不到多少所以起了杀心,可杀了人之后,为什么还要回去成为报案人?”
“如果是他杀了人,那他无疑是要说谎,而他回去就是为了圆谎。”林觉民解释道。
“鉴于他和李薇的关系,李薇只要被杀,警方介入调查,就没有不暴露的可能,魏忠估计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的行为并不奇怪。”
林觉民翻看了现场的照片,魏忠和快递员的口供,又盯上了法医科的验尸报告。
“虽说尸检包含了尸体现象(主要是尸冷和尸体超生现象)以及对胃里食物消化情况的逆向推断,但结果,还是会因为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林觉民这句话的意思也很简单。
从目前推断的死亡时间来看,魏忠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他绝不会是凶手。
但以时间为主要认定因素而构成的不在场证明,往往是利用尸检里死亡时间的误判。
这在刑侦里,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尸检结果和实际情况差异不会太大,这询问过法医科同事的想法。现在已经入秋,气温并不炎热干燥,属于正常状态,尸体死后的变化也相对稳定。”
“而且尸体是在死者死后的两个小时内进行的检测,误差会更小一点。”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更有力的依据。根据死者李薇胃里食物的消化情况,推断出的时间,和尸体现象推断出的时间基本吻合。”
“那是如何确认实际的进食时间?”
“李薇的朋友圈。在查看李薇手机信息的时候,我们发现李薇在中午12:13分的时候,发了一张午餐照片,这个时候她已经做好了午饭。”
“从照片上的情形来看,她明显是在吃午饭的过程中,拿起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发朋友圈,盘子里的菜有动过。”
“在确认实际进食时间的情况下,根据胃里消化物消化情况,推断出的死亡时间,相对还是可靠的。”
“这两方面的死亡时间推断相似的话,可信度的确很高。”林觉民说这话的时候,皱紧了眉头,
就如老杨所说的那样,魏忠无疑是这起杀人案件里最大的嫌疑人。
抛开证据层面的指向,只是刑侦多年的嗅觉,林觉民几乎能够确认,凶手就是魏忠。
只是,他是如何掩盖自己的杀人事实的?
又或者,他是如何利用时间,制造完美的不在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