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以一琴一箫相和,也可以一钟一磬相和。
不是器相和,而是人相和。
音由心生,一个人奏出的曲都带着自己的气,气是与生俱来的心性,强求不得。
合奏同一种乐器,更需要两个人之间不断磨合而相契,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们的曲子必然合不了,可是却能从曲中对话,据理相峙,以辨孰高孰低。
名为以曲相和,实则是在谈判。
“难得相见,莫负此情。一曲《良宵引》,聊以慰衷肠。”
苏与已先出手轻泛七徽一二三弦,先发制人以求权。
良宵一曲,且散闲愁。
倦鸟宿枝头,远雁入芦洲。
良辰美景奈何天,莫负今夜月清幽。
洛卿云峰回路转,七弦处却变了曲调,“光天化日,哪得良宵,不如看这《平沙落雁》扶摇直上九霄。”
平沙水云,游子飘蓬,问取恁孤鸿,音书何时能通?
南往悲鸣,目断飞鸿,衔芦宿柳岸,西洲蓼花正红。
可怜孤鸿落平沙,不见直上九重。
“九霄之上天外天,不如《鸥鹭忘机》乐得逍遥人间。”
苏与从吟揉绰注转回泛音起调,衔接得天衣无缝。
人能忘机,鸟即不疑。
人机一动,鸟即远离。
他虽有我醉君复乐之技,却全无陶然共忘机之性,一弦拨下,曲中意早已散了。
“别逗了,逍遥人间可不是苏门主毕生所求,这弹得可是晦涩乱耳,实在不忍再听。我看,还是换一曲《文王操》深谋远虑,更胜一筹。”
曲调惊变,从轻灵飘逸又转为了深沉恒远。
江空月初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