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载饥载渴兮采你桑木,酾酒有衍兮还你甘露。
今你断桩兮为我换酒,明我魂去兮埋你根土。
……
落红入泥兮非是无情,此消彼长兮得失方恒。
生亦何欢兮死亦何惧,道法自然兮万物不息。
……
高山有崖兮林木有枝,忧来无方兮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兮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兮岁月如驰。
……
空山鸟语兮飞花点翠,潺潺清泉兮以濯我心。
渭水东流兮逝者如斯,此心安处兮吾乡即成。”
歌中寥寥数言,唱的不过都是些伐木采樵之乐,可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又实在耐人寻味。
葛中离见到这白发苍苍的采樵人担柴而归,不由得心生敬意,朝着他深深一拜。
采樵人瞥了他一眼,却冷笑一声,兀自摇头,“自古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要知那菩萨庙中尚有菩萨跪,圣人尚知求人不如求己,我不过是籍籍无名游手好闲的砍柴郎,竖子小儿,你拜我又有何用?”
葛中离面色不变,仍作揖而笑,“闻君一曲,胜读十年。前辈心性,值得一拜。”
采樵人见他憨厚老实的模样不禁嗤笑出来,“得见寒酸落魄者,不骄不躁,被其辱谤欺贱后,不愠不怒,不错,不错,后生可畏,老夫倒可以让你一求。”
“一求?”
这话听得葛中离倒是一愣,他从未想过要去求这个人什么,拜他,也只是心之使然,想到便就做了。
“你这后生,当真不是为了来求我才……”采樵人奇怪地打量了他几眼,更觉得这人的确长得不太聪明的样子,面由心生,或许真的只是他想多了,“你可知这天下人,为了能求我一言,不惜付出多大的代价?”
这话,倒是让葛中离反复斟酌了半天,幡然一醒,在山野中能唱出如此箴言的,又岂会是区区樵夫。
“前辈,莫非就是那长安郊外,兰亭水榭,终南山下,渭水东竭的换酒小筑的主人,绿猗先生?”
采樵人饶有兴味地盯着他,过了许久才缓缓道出,“原来,你是来找绿猗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