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宋代的时候,教育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
想要学习知识,不但好的老师很难找,而且书籍也很难找。
全靠自己摸索,那是扯淡。
古代虽有穷文富武一说,其实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求学,也是很烧钱的一件事情。
一些有名的老师,你就算不进去,只在他的院子里听讲。
也就是所谓的旁听生,进院门就需要五银。
这个五银指的是五两银子。
要是想要进那位名师授课的讲堂内,不但需要行拜师重礼,而且需要三金。
这个三金有一个说法,叫做三金过高槛。
在古代,门槛越高,代表名望越高,地位越高。
求学的学子想要跨进学堂的门槛,需要准备三金,也就是三两金子。
一两金等于十两银。
那就是三十两银子。
普通人家想要赚这么多钱,不吃不喝二十年以上。
可见想要求学的拜师费有多贵。
宋代的这位奇人,学了那么多门学科,拜师费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买书、求学路上的花费,更是难以计数。
此人名叫沈括,是宋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也是一位超级学者。
世人或许只知道他着作的《梦溪笔谈》,这本书里面就有他的一些中药方与大量中药药理知识。其实,他更早着作的《沈存中良方》一书,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医学着作。
李权之所以一下就想到了沈括,是因为此人把法象药理与药性归经的理论,进行了深度剖析。
正好那个时代,药理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这也成就了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