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李先生的这句话简直醍醐灌顶,让胡海希一下子想通了许多事情。
九条良实并不是中二病犯了,他实际上是有计划的向胡海希抛出了试探性的鱼饵。他和爱德华?李说不定早就谈好了,他们在中国需要一个很好的合作者,美国人出资本和渠道,日本出版权,中国人出人力——实际上日本是一个中转站,资本从三个地方汇聚然后回流,在反复循环中壮大。
这也说明了他们为什么不要找一家本来就在影视圈的公司,而是找了胡海希这个外人,因为他们所考虑的根本不是细节性和技术性的怎么把电影拍好,恐怕九条良实和他接触之前就已经想到了通过alala这种平台可以利用网络播放平台的方式抵消掉电影制作的成本。
这对胡海希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如果之前他想的是是梅菲斯替他迷惑了日本和美国的大佬的话,现在他所想的便是姜果然还是老的辣,这帮资本主义的老大哥果然敏锐地察觉着一切资本增长的机会。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被这两位看中,自己反而应该高兴才对。
“说实话,这一次我也没有预料到这种异国情调居然在美国如此有市场。”爱德华?李如此说道,“我们以为它是另外一部《尖峰时刻》,不过谁能想得到它居然如此火热,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第五元素》。这说明之前我们所设想的模式应该行得通,作为资本家,就不应该懈怠,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行动才对。”
“所以我的好处是什么呢?”胡海希心中还有些不爽,于是借着这个话题继续说道。
“没有版权的限制,广阔的渠道,尽情展现你的能力。”电话那头的爱德华?李先生笑着说道,“这样还不够吗?”
“听起来似乎出力的都是我。”胡海希略带埋怨的语气说到。
“不,胡先生,”爱德华?李先生说道,“生产关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力是相互渗透的,或者我这么说吧,资本和渠道是电影从产品向商品惊险的一跳必不可少的条件,我这样说你明白吗?”
胡海希当然明白,简直太明白了,“听起来是这样,”他说道,“但是我可不愿意一直只做这些事情。”
“胡先生,”电话那头的李先生大概搞清楚了胡海希说这番别扭话的心理,就是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过李先生也不是专门给胡海希做心理疏导的,只是简单地说道,“这是一个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我希望你能够冷静地看清楚这件事情,此外,”停顿了一下,给了胡海希一点心理压力,“我们对你的即将上市公司的股份也很感兴趣。”
“你们?很感兴趣?”胡海希重复了一遍,想要从爱德华?李的语气里面听出来一些弦外之音。
不过没有什么用处,李先生非常清楚地说道,“我们,我和九条先生,乃至我们的其他合作伙伴,对于视频类的网站都很感兴趣。我们很愿意为你炒高股价。请你在认真考虑考虑,有了计划之后再告诉我一声。”
这不仅是利诱,也算是威胁,胡海希心想:在资本市场上,短时间内自己真的很难抗衡这些个老家伙们。他心中有些郁闷,他的股份只有25%,还要将其分配一部分给自己的老员工,王家明显是套现,一旦上市,自己倒是真的可能丧失alala的控制权,就算他有童先生、李雪华做盟友,但是股价异常波动的话,对于自己的经营也是一个大问题。
当然,一开始炒高alala的股价,让王家套现了滚蛋,自己完全控制住alala,这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所以这件事情最终会怎么发展,还是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胡海希想了一刻钟,便决定接受九条和李先生的橄榄枝,毕竟他要在影视行业继续做大做强,这样的盟友实际上不可或缺,这真是一种微妙的心理。实际上和胡海希竞争的并不是中国的影视公司,一开始他所面对的就是好莱坞的对手。
不过在所有事情确定之前,胡海希先要去一趟香江市,把上市的事情再推动一番。
……
“胡总,胡总,”李学林点头哈腰,恭敬万分地说道,“我们的上市方案已经提交到交易所了,交易所的周总裁请您有空的话去做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