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执行导演急匆匆地凑过来,点头哈腰地问道,“胡总,准备好了没有?我们要开始录了。”
胡海希点了点头,“好了,开始吧!”
央视的访谈节目也是对票房推波助澜的一部分,到了这个时候,既然票房已经证明了自己,那么胡海希就可以淡定地表现自己的胸怀了:
中国的前辈导演们在大片的路上为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果说这部电影的票房非常成功的话,那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际上他们把错路都走完了,终于让我们找到了正确的路是什么。
我们这部电影说是创造了一个纪录,实际上也不过是提升了一个台阶而已,而这个台阶,就是日后的其他优秀电影的垫脚石——所以以前的人都是我们现在的垫脚石。
如果说有什么独家的诀窍的话,那就只不过是认认真真地把故事讲好,把场面设计拍摄好,我们没有除认真工作之外的诀窍——你们这些渣渣,最大的问题就是连故事都讲不好,憋了一肚子意义和思想,怎么讲出来呢?
所以尽管表面上非常坦诚和平易近人,但是胡海希的潜台词伤害着听得懂这些话的任何一个同行。李雪华陪着李佳在演播室旁听了整个拍摄过程。
央视在这方面还是太缺乏准备了,因此拿出来吸引人的问题不多,他们大概比较高冷,希望能够深刻地讨论电影这个话题,于是那些老前辈导演们的作品被一个个拿出来和胡海希作比较,大陆方面黔驴技穷了,香江的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便作为了新的参考标准。
胡海希一一应付着这些问题,虽然言语之中没有贬低香江的电影,也没有流露出对好莱坞电影的盲目崇拜——优秀的作品是一个比例问题,但是他从言语中流露出来一种坚定的信念——历史的车轮滚滚,挡在前面的都是渣渣。
中国电影的崛起是和中国经济的崛起紧密联系的,但是这种相关并不是硬性的,按照道理讲,有钱了,这么大的电影市场,逐渐烧钱也能把电影水平提高,但是如果电影圈的人全是一帮废物阿斗,扶不起来那也没辙。所以这就特别需要英雄人物来做代表。
历史上张、陈、冯这些人就做了这样的英雄人物,当然,成功和失败姑且不论,失败了的经验也是宝贵的经验嘛!再加上如金董事长这样有长远眼光的领导者,一口气吊住了电影圈里面的中青年,在国内市场培养起来之后,总算是迎来了一个大爆发,最起码是文化市场的经济繁荣的景象。
胡海希在接受访谈的时候,所谈的也不是什么新奇的言论,也不过就是这种平常的战略而已。当然,他对自己有信心,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自信,让大家有种他觉得他自己是英雄,对其他人看不上眼的错觉。
沈静按照安排好的套路,提问胡海希对好莱坞导演的看法,因为《生化危机?香江市》这部电影导演来自好莱坞,版权来自日本,又是好莱坞已经拍过的题材的同人,所以许多“自尊心”强的中国人不承认这是一部国产电影。
这确实很尴尬,不过胡海希巧妙地反问道,“照这样说,电影是外国人发明的,那就根本没有国产电影这么一说。”
沈静尽职尽责,决不允许胡海希用这种偷换概念的方式逃过去,“外国发明的电影工具,利用这个工具拍摄中国的题材,中国的故事才能算是中国电影。”
“香江不是中国的吗?”
“这……”你这拿政治正确开玩笑的高度也太高了,沈静一时之间语塞。
“所以这个很难讲,我们要做民族的,也要做世界的,这里面是不是有个确定的比例,这是很难说的。”胡海希说道,“但是我希望大家的心态能够开放一些,至于外国导演,我记得我们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国外资本家来投资,外国资本家当管理层,中国工人生产,成产出来的东西算不算中国制造呢?”
“即便是我们退一步,叫做中国代工,那么产品中有没有我们中国人的贡献在里面?”胡海希反问道,“在电影这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东西我们要一步步地学,这个必须要承认,要承认我们和好莱坞,乃至其他国家都是有差距的。不是说我们一市场化,我们的电影水平一下子就追上好莱坞了,必须有个过渡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开始是张、陈、冯这些大导演探索的,当然,我们现在也提供了一些经验。在这点上我们是拿来主义,有用就好,最终肯定是普遍的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出来的新东西。马列主义是外来的,太祖理论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但是太祖理论是马列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所以这个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大家不要觉得电影这个产业就可以例外,我们的其他各行各业都有一个引进——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行当里中国人自己做得好,行业就起来了,做得不好,就被外国人垄断。所以,我觉得大家不要在戴帽子这个问题上过于关注,而是看看我们中国人自己做得怎么样。”胡海希长篇大论地说道。
“譬如这一次,刘凯声其实做的很不错,”胡海希夸奖道,“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其实他是我们中方的副导演,在拍摄中协助斯科特?林恩做了很多工作,这一次一共三个副导演,日本、香港、大陆,三个都是年轻人,大家都努力试图从斯科特?林恩导演这里学到东西。很多背后的东西大家看不到,这一次《生化危机?香江市》的拍摄,不仅仅让我们看到了吴津的表现,应该看到很多年轻人在剧组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我们也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人才。”
沈静忍不住吐槽,“胡总你也很年轻啊!太年轻了!”
在下面李佳忍不住对李雪华说道,“听这家伙说话,怎么觉得他不去当官有点可惜啊!”
“他现在做的事情比当官有意义得多。”李雪华说道,虽有又有些忍不住叮嘱道,“一会儿你要表现得强硬一点,我来居中打圆场,这家伙滑头得很。”
“放心吧,”李佳淡淡地说道,“我对人才很有容忍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