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刘襄年纪不小了,相较于赵顼和应彦羡来说,他算是大叔级别的老男人了。
在书写折子期间,赵顼停笔踌躇了几下,想必是在思考如何表达。
当赵顼花费了不短的时间写完这份折子后,他小心吹了吹未干的纸墨。
“来,应侍读,来一观。”赵顼相邀道。
应彦羡粗略看了一眼,觉得有些啰嗦,事情就是那个事情,说太多反而得不偿失。
“应侍读,当何如?”赵顼问这话的时候颇有些显示自己文采的得意。
应彦羡点点头。
“王爷,昨夜之事,两句话即可。”应彦羡想了想还是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赵顼奥了一声,问:“哪两句?”
应彦羡说道:“青州城,朱大成、孙觉愈贪污朝廷银两,事露,起兵造反,王爷死战,报皇恩。”
刘襄听后击掌叫好。
“这个好,这个好,简单,粗俗,易懂。”刘襄道。
昨夜之事,说的太多容易被官家曲解其中意思,不如直接说个大概,其中任有官家想象。
这样,对于颍王赵顼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赵顼细细想了想,当即揉搓掉自己已写好的折子,在纸张上面依照应彦羡的话匆匆写了两句,笔迹不整。
唯有这般,才能够显现的出赵顼的狼狈、死战局面。
赵顼也是属于那种一点就通的聪慧之人。
“来人,马上八百里加急送进汴梁,呈给父皇审阅。”
赵顼将折子装入信筒,封口。
“是。”
立马有人骑着快马离开青州城,朝着汴梁而去。
想必,当折子送到的时候,汴梁将不会再安宁如初,那些朝臣,不知将会怎样议论这件事情。
这些都是需要颍王赵顼他自己去想、去思索的,而不是应彦羡去提醒他。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长,就不要想着依赖旁人。
唯有一路向前,自身强大,方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