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官家,罪臣请人证国子监掌印曾士林上殿,请开封府府尊杨佐上殿,请开封府判官晏几道上殿,请国子监士子连飞维上殿,请左文成之子左通上殿对峙,请帮凶钟宁上殿。”
应彦羡继而报了一连串的名字。
文彦博站出道:“官家,此事已经涉及众多之人,请官家着有司衙门审理。”
不然,官家上朝之地成了断案之处,岂不是笑话?
可是,官家赵曙从未这般断过案子,反而觉得有些新鲜感。
另外,今日,这应彦羡给了他不少的开心。
所以,官家赵曙觉得,他自己有责任要搞清楚这件事。
“科举考试事关大宋国运,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士子本该是我大宋朝最精华之人,既然如今出了如此大案,朕身为皇帝,自当查个清楚。”赵曙道。
文彦博欲要说话,被赵曙打断。
“文卿家勿要多说,着人下去,将这些人统统带上殿来,今日,朕要亲理此案。”
最终,百官还是依着官家赵曙的意思去办了。
此案,确实是一桩大案子,严重者,甚至会让国朝蒙羞。
倘若真是这般,左文成此人,该死,该剐。
这时候,已经有人认定此事必定是左文成所作,不然,为何应彦羡独独咬定他一人。
更是有理有据。
最重要的是,那左通确实是治平二年的进士身。
如此凑巧之事,确实不多见。
左文成,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