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子长安城里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支持谢逾的观点,认为只要是那些外番属国,就没有一个是安好心的!对于他们,只有征伐一条路!只有被消灭了的外番属国才是好的外番属国!
而反对谢逾观点的一派则是认为,大唐煌煌天朝,当有广阔胸襟!对于外番属国,当以包容并济为主,武力征讨为辅!灭其身,不如收其心!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便是那位半田公!
这后一派的主要思想论断也是出自那位半田公在《大唐时报》上刊登的文章。
本来有些一边倒的风潮,渐渐的变成了两种观点对峙!
虽然现在依旧是支持谢逾观点的人多,可是,支持半田公的人随数量少,但气势却是不弱!
两派各执己见,不仅在长安城的酒楼、茶肆,甚至读报馆内,都常常能见到为此而争论的人。
就是在《大唐时报》上,双方的争论也是愈演愈烈!
在张季的提醒下,《大唐时报》甚至为此专门开了两期专刊!
也就是说,除了正常的报刊内容之外,报社还专门印制了两期的专刊!
专刊也是单独售卖的,一样五文钱一份!
在专刊上,坚持双方观点的文章,刊载的满满当当!
这也让那些支持各自一方的,从中寻到了不少自己可以使用的观点和可以攻击对方的破绽!
一场争论渐渐的已经演变成了一场论战!
这是一场关于大唐如何对待外番藩属的论战。
这是一场关乎大唐百姓心态如何树立的论战。
论战在长安城里愈演愈烈!
从最初的的只有那些官宦勋贵豪门富户才会关注,已经发展到了即使是在街头行走的贩夫走卒都会聚在墙根的阳光下大声争论!
而论战的主题,也渐渐的从最初的大唐对待高昌国,对待外番藩属国的态度问题,升级成了大唐如今的实力是否足够支撑对外征伐!
“我大唐如今国富民丰!兵多将广!何惧那小小高昌国?发兵征讨便是!敢犯我大唐天威,那便灭其国,株其族!何须再多说什么?”
务本坊国子监内,一名十八九岁的学子慷慨激昂的大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