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席话可以说是推心置腹,是朴实的山里农民自己的经验总结,俞蘅感动地点头:“谢谢,谢谢大叔。”给他尝自己自己卖的果子。
“我不要我不要,你还要卖的。”
最后俞蘅硬是塞了几个给他:“解解渴。”
之后他还打听了自己一直很在意的户籍问题,没想到大叔惊奇地说:“那是啥子?”
得了,他们也没有户籍,那就先不用再着慌。
北云城人很多,他们到的时候正好是早上开城门的时刻,排队的人特别多,日头上来汗水夹背,俞蘅他们这些果子酸酸甜甜的很解渴,卖得倒不错,俞蘅干脆论个头卖,一个也不特别大,一个就卖两贝币,销量好得不得了。
每个人都开了张,卖够入城费。
接近中午的时候,他们终于全部都进了城。
北仓城繁华,北云城更甚,店铺鳞次栉比、摊位你挤我攘、满满当当。
不比北仓城放养的状态,北云城管理极为规范,入城就有巡管人员引导,将他们引到集市去,顺便办理了摊位许可,交了一骨币,每个人都得到一张木牌作为凭证。
他们办得最低等的摊位——空地,因此要席地而坐,也没有个遮挡的地方。
俞蘅他们每个人都戴着自己编织的藤帽,实在热得受不了了,还往头上插叶子,多少再遮挡一点。
这里的摊贩特别多,比如说买蔬菜果子的,竞争力激烈得要命。而且人家的果子蔬菜是自家栽种的,品相更好看,因此生意更好。
没办法,俞蘅他们最后只好降价销售,一斤果子只要九贝币,野菜一斤只要五贝币,才稍微多了些生意。
“这能吃?”有主妇翻着野菜,皱着眉头质疑:“别是有毒的吧?可不能黑心地随便摘些乱七八糟地出来卖啊。”
林鸣雷结结巴巴地用真蔚语说:“不、不会,真能吃、能吃。”
主妇更加皱眉了:“你这是心虚?算了不买了。”
林鸣雷一急,更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客人离开。
“唉。”
董建兰安慰他:“别着急,你一着急就更结巴了。”
“哎知道了。”林鸣雷羡慕地看向隔壁的俞蘅,那边又做成了一单生意。
“我得努力学真蔚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