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确实是一本印刷本论语了。
“多少钱一本?”
“八百钱!”
近五十页的论语,将近一万六千字,若是原来的手抄本,市价将不低于两千钱,若是抄书人字精美点,纸好些,可能得四五千钱,甚至更贵。
而现在这本论语才八百,看来对方也是想要走低价抢市场的路子。
“好多人排队去买呢,三郎,咱们也得印论语,还得更便宜点才行。”
秦琅笑了笑。
看来有书商做不住了,他们终究是没敢向皇太子名下的集贤书馆动手,又不甘心,于是也搞起了雕版印书。
雕版印书其实不难,只是以前没有人去这样做,或者说以前还有个油墨的困难,而当集贤后,有心之人只要逆向研究,还是很容易模仿出来的,毕竟有了现成的山寨对象。
“这其实是好事,说明市场在跟着我们变了!”
“可他们抢咱生意啊。”
“这书人人都可以印,只要保证质量都是对读书人有益的事情,我们要欢迎。”秦琅丝毫不怕这种公开公平的竞争,这是良性竞争啊,应当鼓励的。
更何况,其实秦琅手里还有一个其它人无法撼动的法宝,就是九经正义的编撰已经搞出一些成果来了。
东宫组织了大批名儒学士分组商讨编撰九经正义,目前九个小组都已经搞出了好几卷来,甚至有搞出十多卷的。
虽然还未完全完成,但前面几卷的内容已经过审了,这意味着可以刊行了。这可是朝廷统一的科举考试标准经书啊,只要参加科举,都得读这书。
所以这是崇贤馆印馆的最大机会,他们做为东宫体系,自然是能获得率先刊行的资格。
“我等下把已经编撰、审核好的九经前面经卷,拿去给陛下过目,只要陛下许可,我们便可正式开始写版校字刻版印刷发行了。”
不敢说整个大唐的读书人将来人手一份,但起码朝廷的各级官学学生,想要参加科举的考生,都必须要读这些书,就算只有部份人买,那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需求。
这么大的市场,又何必去理会别的书商山寨雕版印刷呢?
比技术,比关系,他们都比不过东宫,自己吃肉,也给别人吃喝点汤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