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八十八章 天命所归赵老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八章 天命所归赵老九(3 / 5)

不仅在大战开始后,以“准备勤王”之名牢牢抓住军权,还眼观六面耳听八方,时刻注意周边动态。

其中,就包括郾城县流民裹挟康王赵构南下的消息。

当晚在嘉应神祠外,因清野而失去家园的流民被王云的官腔惹怒,情绪失控杀死其人,却没有就此造反。

杀死朝廷官员的罪名非同小可,稍稍冷静下来的流民不得不面对如何善后的问题。

大宋毕竟是立国一百六十余年的王朝,祖祖辈辈的教化下来,“天命归赵氏”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

即使这几年大宋接连吃了败仗,国土越来越颓势很明显。

但同军从没有打到郾城县,没有强烈的对比,任凭朝廷忽悠的乡野小民就算知道大宋确实不行了,也不可能知道这个不行的朝代什么时候会被灭掉。

毕竟,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谁又能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多少代?

契丹人当年那么凶,都打到了开德府,最后不还是与大宋和平相处了一百多年?

这些流民上半年没有追随撤退的同军到大同,之前又眼睁睁地看着官府烧自己房子都不敢反抗,自然不可能在没有彻底逼到绝境的情况下造反。

先是有人提议请赵构起兵,众人响应康王勤王,如此既可以吃上皇粮避免饿死乡野的命运,又能将功赎罪防止日后被朝廷追究。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不足为人道的小心思。

跟着身份尊崇的康王殿下起兵,普通人奔着不饿死的目标,领头之人却绝对少不了一个头领之职。

若是混得好,什么将军、元帅也不是没有可能。

富贵就在康王的身上,怎么能放走?

可惜,赵构不愿意起兵。

大宋还没有灭亡,其人也没有得到皇帝允许他勤王的诏令,他一个身份尴尬的亲王就这样起兵,与造反何异?

更何况,流民之前杀死王云的狂暴景象还历历在目。

此刻起兵,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不说,还会被这些流民控制从此身不由己。

康王宁死不从,流民不敢对其用强,又担心狠心如狼的知县郭老爷派兵来剿杀自己这帮人,便裹挟着赵构继续向南逃荒。

途中,因为有康王的名头,流民越聚越多,消息逐渐传到了郾城知县郭旭的耳中。

郭知县却没有派兵来追流民,一则是城中兵马本就不多,还不安稳二则是这个莫名其妙出现在自己治下的康王身份存疑。

之前执行清野令已经将治下百姓给得罪老了,万一流民故意设伏,用一个可救可不救的亲王引县兵出城,然后杀县兵作乱,怎么办?

郭知县没有派兵来追,流民便裹挟着赵构一路向南,一直逃到了颍昌府、淮宁府和蔡州三地交界的苽陂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