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水浒新秩序> 第二十八章 乱起圣人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 乱起圣人乡(2 / 5)

孔端友毫不怀疑正乾皇帝有改天换地的决心和能力,只要大同帝国日后一统天下,孔氏凭借这份“投名状”,至少一两百年内不用担心家族的命运。

可万一正乾皇帝的大业半道而殂,大宋中兴,天下再次回归旧秩序,卖祖附逆的孔氏又该何去何从?

孔端友的见识并不比平常人差分毫,但生而富贵,数十年来都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终究少了一份“光棍劲”。

枯坐至晚饭时分,其人还是无法作出抉择,饭也没心情吃了,径直前往从父孔传的宅院,与其商议至半夜方回,又召孔端操密议。

次日大早,孔端友不顾疲乏,遣人通知各族老,下午召开孔氏宗族大会。

孔氏宗族大会召开的时机非常突兀,议题更是惊人。

会议一开始,衍圣公便宣布其人决意奉天子诏,带族人南迁。

历经千年的繁衍,孔氏族人早已遍及整个仙源县的社会各阶层,就连孔府内的异姓仆人,实际也是之前改姓的孔氏子孙。

不用专门调查就能知道,出了五服的孔氏族人绝大部分已经沦为了底层贫民。

所谓“带族人南迁”,自不可能包括他们。

甚至,在共建会已经初步掌控仙源县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安稳生活,这些人不仅不会走,还有极大可能会阻止孔氏嫡脉出逃。

这也是孔端友定下决心后就急着开会的原因再不走就真有可能走不脱了。

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不仅是事实与嫡脉成了两个世界的孔氏下层不愿意走,层也有很多人无法理解衍圣公的举动。

大同帝国事实控制了袭庆府后,确实没有礼遇孔氏的积极行动,但也没有特别针对。

只是先压一压孔氏的傲气再册封,不是常规操作么?

本地共建会的行动如其说是来自大同帝国的恶意,还不如说是孔氏内部本身的矛盾。

仙源县本就不是什么人间乐土,宗法之下孔氏子孙也分三六九等,照样有各种无法回避的尖锐社会矛盾。

有没有大同帝国和共建会组织,这些矛盾都一直客观存在。

以前也有人闹过,只不过以往是以宗法处理内部问题,现在变成了共建会协调处置而已。

但千年来的宗法惯性哪是那么容易去除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