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什么也没问,反而有种“早该如此”的感觉……
上午9点,乔御把所有人叫到了一块。
“今天统一安排任务。”乔御坐在最上方,垂下眼眸,“虽然是两个实验室,但是如今我们都有相同的目标。所以今后每半个月开会一次,互相交流研究情况。”
就像是中餐厨师未必会做欧洲菜,实验室里也不会有面面俱到的研究员。
这种时候,学习和交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要不然世界上也不至于天天都有学术讨论会。
“燕京大学的实验室这边,做造血干细胞再生能力关键蛋白的研究。洛杉矶大学去年发表了论文,说发现了一种叫GPI-80的表面蛋白可能对人类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的自我复制有促进作用,我需要你们根据这个说法标记HSC(造血干细胞)发育和PSC分化的不同阶段。”
“寻安生物制药这边,负责绘制造血干细胞扩增组织的3D转录组图谱。”乔御把另一份资料,递给了左手边的王小明,“现在对HSC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特定细胞群体或关键因子的‘平面化’解析,缺乏全面立体化的分析。实验室内的仪器也足够进行基因转录测序。”
“另外,实验室内还有一台冷冻电镜,在完成试验后,可以写书面申请,借用器材。”
底下人听得目不转睛,不少人都掏出了纸和笔,记录关键讯息,企图获得更多灵感。
乔御一口气说了很久,久到矿泉水瓶子都空了。
而王小明的笔记,也从第1页写到了第3页。
想要绘制HSC的基因转录图组,绝对不是找个造血组织放进仪器里照照就能出来的轻松活。
全世界这么多种动物,选哪一个才能获取造血组织,且和人类的造血组织接近?
转录组测序方法那么多种,哪一种才能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造血干细胞特征基因、细胞状态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又处于动态水平,在HSC的什么状态,才能完成这项测序?
王小明整理了半天,没什么头绪。
最后,乔御道:“如果没什么问题,那今天下午就开始吧。王小明留下,我把实验室备用门卡给你。”
-
当天,王小明吃完饭,就兴冲冲地到了实验室。
寻安生物制药的实验室比学校内的基因实验室气派许多。
王小明的状态,和当初张开伟的状态如出一辙。一举一动小心翼翼,就怕把昂贵的器材磕着了。
他记录完各个器材、材料的数目,在半个小时后,遇到了第一个上班打卡的人。
这是通过招聘来的研究员,叫许茹,刚从复日大学硕士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