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不无醋意地对坐在旁边的王力威说:“这符合你们中国人的思维,大而全。”
王力威说:“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确实有点大陆思维,不能像你们一样,陷入岛国思维啊。”
看着英国首相尴尬的样子,佩顿先生在一旁笑了笑说:“中国有十亿多人,亚洲有五十亿人,如果思维真受到束缚了,这五十亿人未来的生存,确实是个问题。”
掌声过后,李教授继续通过三维模拟视频介绍。
他说:“大家可以看到,每个小空间并不是完全封闭,都可以通开,根据需求形成一个大空间,这个大空间封闭后,可以独立为一体,这样就会变成较为宽敞的空间,可以作为某个机构的办公区。比如这个位置,就是为亚洲星系移民总署预留的区域。
同时,大家看到的,这个环形海洋城的中间,设计有一个高十五米、面积22万平方米的开放空间。这个空间相当于海洋城广场,可以容纳十万人左右。”
李教授的讲解一结束,再次赢得全场的掌声。
【3】
在掌声中,老比尔转过身对联合国秘书长雷夫切尔说:“秘书长先生,中国的这个设计,很多国家尤其是沿海城市,都可以借鉴。你看,这次论坛很有必要吧?”
“我发现,各个国家在宇宙飞船的投入与建造上,相互掣肘,合作难度太大。但这次不同,大家都很愿意分享啊。”秘书长雷夫切尔说。
“是啊,他们认为地球毁灭,至少还是三百年之后的事。但是,面临不到半年就要出现的太阳黑子灾难,祸事就在眼前,所以比较容易精诚团结。”老比尔说。
里奇先生感叹道:“在地球上进行工程建设,显然没有太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中国人,开路搭桥,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佩顿先生说:“老师,我同意你的观点。有人认为,如果资金充足,即使从地球到月球,要搭建一个天梯,中国人也能够完成。”
在此次论坛上,王力威也出尽了风头,毕竟“北戴河海洋城”是他主持下设计开发的。
在颁奖环节,联合国秘书长雷夫切尔向李元献教授颁发了海洋城建筑最佳设计奖。
【4】
在伦敦论坛上,中国青岛在介绍经验时,也令人耳目一新。
很早以前,青岛就已经进行海底开发了,海底隧道也四通八达。
他们的做法,就是将通车的隧道,隔成能够居住的房间。虽然海底的潮湿是一个问题,但是难不住建设者们。他们重新研制了防潮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加装了干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