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名声可能会影响长远利益这一点,可能的变数太多了,并不总是会生效,事实上,如果将“最赚钱的企业”排一个排行榜,榜单前列的公司,在其所在的领域内,名声大多好不到哪去。
但对于被维旺迪投资入股的那些小公司而言,却很容易演变成一场灾难。
在能够持续盈利,或者至少持续推高股价的时候倒还没什么,维旺迪不但很少干涉子公司的经营,同时还会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及渠道资源,例如几年前的环球音乐集团。
但一旦面临困境,尤其是看上去比较麻烦的困境,维旺迪的第一选择绝对不是出手帮忙,而是抽身走人!
这,就会导致这些被维旺迪投资的公司,并没有得到一个真正有力的靠山,反而会极大的降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原本能够渡过的难关,结果因为母公司抛售股份套现的动作引起其它投资者的不安,只能走向破产,这种例子,在维旺迪过去十多年的并购史上是很常见的,最着名的莫过于雪乐山。
或许有人要问了,既然维旺迪是一个这么差劲的投资者,那些公司为什么还要接受维旺迪的投资,并让出至关重要的话语权?
原因很简单,就像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幸运的那个一样。
每一家公司,都认为自己会是下一个环球音乐集团,而不是被无情抛弃的雪乐山。
——尽管现在环球也到了即将被维旺迪抛弃的时候。
而且,像【量子音乐】这样,一路走来,极少出现资金上的困境的公司,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是不太常见的。
对于许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却受限于资金,不得不延缓发展脚步的小公司,乃至于已经成型的大公司来说,为了获取急缺的发展资金,也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事实上,任何一家风投机构的融资条件,都不会比维旺迪更好。
除非公司的创始人能够像“白手起家”的比尔-盖茨一样,有一个IBM董事的老娘。
当然,对于那些不缺钱,也不需要依赖维旺迪所掌握的渠道资源的公司来说,拒绝维旺迪,是一个十分正常且理智的选择。
恰好,【量子娱乐】就不缺钱,也不缺乏唱片业所需要的各种渠道资源。
光是百代唱片的遗产,就足够让【量子音乐】花上十年的时间去消化。
再加上劳伦斯兄妹的入股,使得【量子音乐】在不可描述的层面上,也算是有了靠山。
虽然这个靠山不那么稳固,但终归有和没有,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概念。
即便是维旺迪手握着对己方至关重要的环球音乐集团的股份,【量子娱乐】仍然有对维旺迪说“不”的底气。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场谈判并不会因为这些分歧而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