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盛以外,几乎所有可以自由转手股份的股东,都已经将股份卖给了【量子娱乐】。
当然,为了防止维旺迪的反扑,尽量拖延对手得知消息的时间,这些交易仅仅只是签署了合同,并没有办理股权转让的手续。
至少在环球音乐集团五月中旬的股东大会召开之前,这些股权在名义上依旧掌握在原来的股东手里。
【量子娱乐】也没指望能瞒住多久,只要尽可能拖到五月份,在股东大会上打维旺迪个措手不及,就已经是极大的优势了。
若是消息泄露,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针对五月中旬的股东大会,卢西恩-格兰奇和罗杰,制订了超过十五种不同的预案,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局面。
其中就有一部分预案,是基于“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之前买下高盛手中的股份”这一点来制订的。
不过,让罗杰没想到的是,这笔股权的交易,并非是【量子娱乐】主动找上高盛,而是完全反过来。
思考了片刻,罗杰没有继续装疯卖傻下去,而是实话实说道:“【量子娱乐】确实对高盛手中的这批股份很有兴趣,如果贵公司有意出售,我们可以溢价收购。”
费迪南德所说的,“价值超过九十亿美元”,是按照【量子音乐】和环球音乐集团开战之前的估值来计算的。
在几个月前,双方还没有开战的时候,作为全球第一大唱片业巨头,外界对环球音乐集团的普遍估值在一百八十亿到四百二十亿美元之间。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浮动,还是那句话,非上市公司不用公开资产、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等等一系列的东西,所以外界很大程度上只能靠猜的。
而【量子音乐】,由于是“同行”的缘故,对环球的资产更加了解,给出的估值,至少在罗杰看来,也更加的“客观”:三百三十亿美元左右。
按照这个数字来计算,费迪南德报出的价格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市价,有一点溢价在里边,但溢价的程度不会超过五个百分点。
然而,那是几个月之前。
对于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很短,一切都没有任何变化。
但也有可能很漫长,漫长到足以让一家市值万亿的公司破产。
——就在高盛的“隔壁”,雷曼兄弟从市值六千多亿美元到破产,也就是十几个月而已。
在各种丑闻的作用,以及【量子娱乐】、新闻集团的联手打压之下,市场对于环球音乐集团的预期正在急剧下降。
在环球音乐集团失去亚洲之后,大量的小股东在【量子娱乐】的游说之下同意转让股份,就是最好的证据。
投资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赌的一个预期。
若是预期一家公司的未来会很美好,哪怕这家公司的净资产只有几个亿,市值也能突破千亿,甚至是万亿。
而若是预期不理想,“市值低于净资产”这种事情,在股市上也是很常见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的通用电气,它们的净资产超过五千亿美元,而且大多都是没有太多贬值空间,或者至少价值稳定的“不动产”,例如矿山、油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