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快”,才是【量子音乐】最着急、最迫切的需求。
因而,放弃正面战场,从侧面打开一个突破口,就是【量子音乐】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而【量子音乐】的选择,或者说,罗杰的选择,就是亚洲。
将环球从亚洲市场赶出去,并不足以对环球的“硬实力”构成什么严重的打击。
前边说过,就算丢掉了亚洲市场,环球还可以将更多的人手、资金,以及其它资源转移到欧美市场上,虽然长远来看肯定是亏的,但短期却可能反而小赚。
不过,和股权高度统一的【量子音乐】比起来,环球音乐集团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的内耗相当的严重。
事实上,反对与【量子音乐】爆发正面冲突的股东,在环球音乐集团的股东大会上一直是一股很强的声音。
虽然支持道格-莫里斯的股份更多,但这一股声音却是早已大到让人无法忽视的地步。
若是环球最终丢掉了亚洲市场,就更加有可能促使一部分原本支持维旺迪和道格-莫里斯的股东,转而站到对立的立场上去。
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加剧环球内部的分裂。
毕竟,一家集团公司的利益,和这家公司股东的个人利益,乃至于集团公司高层的个人利益,在很多时候并不完全相同。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若是某位股东以短期持有而后出售套现为目标,持有某家公司的股份,那么当公司管理层提出要以短期亏损博取长远利益的想法时,如果这位股东认为这一决策可能导致短期的股价下跌,那么它就很有可能投下反对票。
在过去,道格-莫里斯凭借着维旺迪的支持,和环球自身近乎于半垄断的地位,还能轻而易举地将环球音乐集团的内部拧成一股绳。
虽然依然存在内耗,但却是完全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的。
但在与【量子音乐】正式开战之后,由于一连串的坏消息,反对者的数量也开始越来越多。
就算是依旧支持道格-莫里斯的那些,也没有过去那么坚定了,很多人都在动摇。
在罗杰的眼里,这才是【量子音乐】真正的机会。
没有什么,比一个巨头自己,能能打败一个巨头的了。
在罗杰为环球音乐集团安排好的“剧本”里,像香江的郭氏那样,最终死于内斗,才是环球音乐集团最合适的“死法”,也是对【量子音乐】利益最大的方式。
“辛苦了,乔尔。”
视频会议上,罗杰听完乔尔-李的汇报,满意地点了点头,对着摄像头说道:“总部这边就不派人去接手了,我相信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亚洲市场的环境。下一步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环球从不可描述国度挤出去。不必追求把所有有价值的明星都挖过来,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出适当的利益给当地本土的唱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