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明星去欧美走上一圈,找几个名气不错的大牌合作一下,在某些诸如戛纳电影节之类的场合露个脸,炒作一下新闻。
甚至于连合作本身都是捏造出来的假新闻,完全就是蹭热度,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无论在欧美那边是否遭受冷遇,回到国内之后,往往立刻就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巨星”。
这种炒作出来的国际巨星水分很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套路在亚洲市场上确实非常的吃香。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到处蹭红地毯的明星出现了。
在以往,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模式,往往是个体性的行为。
有些是明星自己主动去尝试,也有的是经纪公司看到机会,主动去推动。
但在过去,这种模式往往都是“个体化”的,而不具备一个普遍性。
金英敏很敏锐地看出,若是能够与【量子娱乐】合作,完全可以批量制造“出口转内销”的“国际巨星”,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模式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盈利前景的。
看到了足够的盈利前景,虽然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的预期,但将SM公司旗下的明星推向欧美市场,本来就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金英敏也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反而,【量子娱乐】提出的合作模式,更加让金英敏能够感受到这其中的“钱途”。
定了定神,金英敏再次开口问道:“关于‘帮助【量子娱乐】进入亚洲市场’这一条,SM公司具体要做的是什么?”
这是双方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条款。
既然是合作,自然不可能是【量子娱乐】光付出,好处都给SM公司。
SM公司也是要利用自己的资源,为【量子娱乐】进入亚洲市场铺路的。
对于金英敏来说,这次合作的“收益”部分是可以预期的,虽然确切的数字还需要计算,甚至还需要精算师才能完成这部分工作,但现在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所以,合作与否,重点就在于“付出”的部分。
若是付出与收益能够对等,或者至少有利可图,金英敏才会点头。
一句“帮助【量子娱乐】进入亚洲市场”,这太模糊,可以做文章的地方也太多了。
“具体到细节方面的话,首先,SM公司必须将自己不做,但与娱乐行业,尤其是唱片业相关的业务交给【量子娱乐】。”
乔尔-李提出了第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