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摇滚教父> 第676章 唯独没有环球的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6章 唯独没有环球的份(2 / 4)

但若是某一家巨头遭遇困境,其它几大巨头绝对不会出手相助,反而会第一时间跳出来落井下石。

原因很简单:少一家巨头来分蛋糕,自家就能多吃下一块。

更何况,环球音乐集团吃下的,还是全球唱片业市场最大的一块蛋糕。

二月末,在Spotify的最新一期扩股融资当中,华纳和索尼也各自获得了百分之三和百分之五的份额,同时加入了Spotify的“音乐流媒体版权计划”。

三月的第一个工作日,Spotify的音乐流媒体模式正式上线运营,电脑端、移动端同时上线,改变了过去的Tunes模式:付费买断制。

并且,在【量子音乐】的建议之下,Spotify还掏出了整整一亿美元的预算,为移动端,即APP端的推广做宣传。

【量子音乐】、华纳、索尼旗下的所有版权均加入了Spotify平台的“包月付费制计划”,除此之外,Spotify还用买断或是分成的方式,签下了数以百计的小型厂牌、独立歌手的版权,真真正正地将Spotify音乐库的正版歌曲数量授权提升到一千万首以上。

Spotify还提出了新的口号:9.99美元,畅听千万首经典音乐。

(注:Spotify的会员费用是按地区定价,为了方便设定成全球统一价格。)

不过有心人却注意到,在Spotify的音乐库中,几乎包含了全球各个地区、各种语言的所有音乐,但却唯独少了一家:环球音乐集团。

作为世界唱片业市场份额最大的巨头,环球旗下的版权库,也同样是最为庞大的。

虽然环球崛起的时间不长,但在无数次的并购中,环球不仅仅只是买下了大量的唱片公司,同时还接手了这些唱片公司的版权库。

缺少了环球手中的版权,Spotify的版权库可以说是有了不小的缺失。

和已经几乎与所有稍微有点实力的音乐版权方达成授权协议的Tunes比起来,Spotify在版权数量和版权覆盖面上,绝对是处于劣势的。

不过,Spotify的包月模式,在价格上却是具备极大的吸引力。

按照传统的Tunes模式,若是用户想要下载一首歌,就必须为它单独付费,通常价格为每首歌0.99美元到1.29美元之间,一旦购买,这首歌就永久归用户所有。

对于听歌数量比较多的用户来说,这种收费实际上是比较昂贵的,在Tunes的使用者中,不乏每月支付数百美元在购买歌曲上的用户。

另一个比较能够体现Tunes用户付费率的数据,是所有Tunes用户平均每年购买的歌曲数量:386首(查不到,瞎编的)。

也就是说,按照每首歌1美元的最低价来计算,平均到每一个客户身上,Tunes的用户每年要支付的费用为386美元。

如果仅仅只是昂贵倒也罢了,关键在于,Tunes对于一首歌是否需要付费买断,并没有一个成熟有效的机制,而是完全遵照版权方的要求。

版权方要求付费,那么不购买的用户就不能听。

正因为如此,几乎每一位用户都遇到过“花钱买了垃圾”的事情。

而Spotify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买断制改为了包月制。

在会员有效期之内,Spotify的用户可以任意收听曲库中的所有歌曲,不需要为此额外付出任何费用。

按照9.99美元一个月的包月价格,这可要比自己买歌去听划算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