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税后的数字。
考虑到北美高昂的税率,环球在这些“不合规矩”的运作上,收入相当可观。
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利益,才导致环球做出了冒险的举动。
作为环球音乐集团的掌门人,对于环球内部的这些龌龊,道格-莫里斯不但很清楚,而且还采取了或是支持,或者最少也是默认的态度。
毕竟,道格-莫里斯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坐在这个位置上,需要考虑的不是什么长远利益,而是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的几年里,环球音乐集团的财务报表是否足够好看。
事实上,在环球音乐集团的股东当中,几家最大的股东,投资环球也并非是基于长远的考虑,仅仅只是为了赚钱。
无论是以并购游戏而起家的维旺迪,还是其它来自华尔街的投资机构,都没有考虑过长期经营一家唱片集团的问题。
若非如此,环球也不可能做出如此短视的举动来。
本来这件事并没有什么问题。
一件丑闻,如果不被揭发,那就根本算不上丑闻。
就像是站在犯罪者的角度来讲,如果犯罪行为没有被法院定罪,那么从身份上,最多只能称呼他为“犯罪嫌疑人”,而不是“罪犯”。
如果案件没有被发现,那么犯罪者甚至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一个“正常人”。
但是,被曝光出来,甚至还被对手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这对环球音乐集团所造成的打击,就会非常大了。
一个应对不好,不说环球本身会怎么样,道格-莫里斯自己的位置,都会坐不稳。
思考了片刻,道格-莫里斯没有第一时间决定如何应对,而是耐心地看完了手中的报告,才抬起头,向助理问道:“现在情况有多糟糕?”
“已经确定的,共计有13名签约歌手或者制作人对我们提起了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并解除合约,其中最大牌的是蕾哈娜,没有其它一线明星参与。”
一线明星和小明星,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阶层。
环球某些过线的手段,也极少用到他们的身上。
对于这个群体来说,表面上站一下队,表示一下关心,是有可能的。
但在真正涉及到切身利益之前,要让他们赤膊上阵,与环球拼个你死我活,那却是绝对不可能。
就好像某点的合同事件中,真正在闹事的都是底层的扑街作者,那些大神们纷纷表态,但除了表态之外,却大多只是观望,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