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罗杰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开口道:“找一些形象和能力都比较出色的,让他们各自排练一些翻唱作品,录下来让我看看再说吧。记得要让他们在翻唱中体现出自身的特色,而不是一味地去模仿原作。”
顿了顿,罗杰继续说道:“类型方面,既然是面向市场,那么主要考虑的是受众比较广泛的类别。不过小众类型的也不要完全放弃,如果有比较有潜力的极端类型组合,比如碾核之类的,也可以推荐过来。”
“我会安排这件事。”
卢西恩-格兰奇答应了下来,却是忍不住又说道:“只靠你来提供作品,我认为这个恐怕不太现实……”
卢西恩-格兰奇的话只说了一半,但罗杰却明白他的意思,是担心罗杰拿不出数量足够多,质量又不会太差的作品来。
当然了,卢西恩-格兰奇不能猜得到罗杰大脑里有塞满一整块U盘——而且还是十年后的U盘容量——那么多的歌,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是十分正常的。
若是他知道这件事,恐怕要担忧的东西,就要朝着另一个方向而去了。
“我过去有一些积累,应付一段时间倒是不成问题。”
罗杰摆了摆手,又说道:“不过,就算我可以提供作品来渡过这段时期,也不可能一直维持下去。公司还是要想想办法,拿出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才好。”
后半句才是真正的重点。
罗杰大脑里,来自前世的摇滚作品确实很多。
但满打满算,也就是几千首歌。
这个数量说少,肯定是不少的。然而要想敞开来供应一家大型音乐集团旗下所有的摇滚歌手和乐队,那却是远远不足。
即使罗杰不去考虑可能引发的关注和猜测,敞开来供应,最多也只能维持一段不算长的时间。
而想要长期发展下去,无论是整个【量子音乐】,还是某一个音乐类型,都必须要摆脱对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依赖性。
“摇滚乐式微,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我们在这方面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提起这个话题,卢西恩-格兰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公司也开过几次会,包括一些与摇滚无关的金牌制作人也都有参与讨论,大家都拿不出太好的解决办法来,只能是让星探们去全球各地,去寻找那些没有被挖掘出来的天才们。”
罗杰当然明白这一点。
自从九十年代末期,最后一批摇滚巨星们开始大规模退出舞台开始,摇滚乐的影响力就大幅度的下滑。
虽然还有一些大牌乐队依然在坚持,但新鲜血液补充的却很少,而且也得不到足够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