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而言,《民谣圣经》是一部相对小众的作品。
在罗杰的预期中,甚至没有指望它的销量,能够达到《摇滚圣经》系列的合格门槛:全球销量2000万。
能有几百万的北美销量、一千多万的全球销量,在罗杰看来,已经可以算是巨大的成功了。
就这,还是考虑到乐队一贯以来的“商业巨星”的形象,以及庞大的粉丝基础。
如果没有过去连续十几张专辑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单凭《民谣圣经》本身,依照罗杰的判断,恐怕连全球五百万销量都很难。
鲍勃-迪伦的作品确实足够经典,但这位摇滚巨星从来不以销量见长。
在RIAA的认证数据中,鲍勃-迪伦的所有专辑总销量并不低,达到了3600万张(北美销量)。
但是,这却是多达33张专辑的销量总和。
平均下来,每张专辑的销量也不过是百万出头,勉强达到白金唱片的门槛罢了。
对于绝大多数明星而言,这都是一个值得称赞的数字。
但以鲍勃-迪伦的名气和咖位,这样的成绩只能算是失败。
当然,评价一位明星的好坏,商业成绩并非是唯一的标准,尽管在唱片业内,几乎所有制片方和发行方,都只会将商业成绩视为唯一的指标。
但客观的说,像鲍勃-迪伦这样,在商业成绩上并不如何突出,但却被公认为“伟大”的超级巨星,在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绝对不算罕见。
咳,扯远了。
乐队现在并不缺钱,至少不缺小钱。
一张专辑的收入降低大半,对乐队未来的发展不会造成什么阻碍,这也是罗杰敢于让《民谣圣经》最大程度上保留鲍勃-迪伦那独特的、不够适应市场的风格,最主要的原因。
不过,既然放弃了在商业上做出一番成绩,自然是要在其它方面有所补偿。
罗杰所盯上的,所谓的“补偿”,便是借助《民谣圣经》的这几首歌,将《摇滚圣经》系列的口碑,推高到一个极致。
前面说过,鲍勃-迪伦最大的特点,就是爱他的人爱到骨子里,不喜欢的则弃之如敝履。
但更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即使是不喜欢鲍勃-迪伦的那些人,最多也只会说:这种风格不是我喜欢听的类型。
而不会无缘无故地去抨击他的作品。
这样一来,实际上真正发出声音的,反而只剩下了爱它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罗杰的前世,鲍勃-迪伦在摇滚乐坛的咖位十分稳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