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除了极少数特例之外,这种类型的电影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
口碑极高,票房极低,很容易亏本。
——这不是罗杰自己看出来的,而是计划书中的备注。
因此,杜克-罗森伯格采用的是第一种观点,将【圣-吉米】和【郊区的耶稣】两个角色分开,设定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同时,考虑到专辑和电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载体,杜克-罗森伯格对整体的剧情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使之更加适应于电影。
第一主角是【圣-吉米】,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叛逆少年,父亲死于伊拉克战场后,【圣-吉米】随着母亲搬到了黑人社区,逐渐变得颓废、偏激、堕落。
剧情的关键节点有两个,一个是【圣-吉米】的初恋,毕竟好莱坞的导演要是不涉及爱情,就完全不会拍片了一样……
咳,在一群朋克青年聚集的郊区,【圣-吉米】与一个同样叛逆的女孩相识并相爱。
同时,【圣-吉米】还遇到了另一个人生中重要的人物,【郊区的耶稣】。
在【郊区的耶稣】的帮助下,【圣-吉米】找回了自我,最终得以“回归(Homecoming)”。
整个剧本只有两条故事线,爱情和友情,齐头并进,互相穿插,构成一个丰富而完整的故事。
最终的结局,不是主流商业电影中最俗套,但也是观众们最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
而是尊重了“原着”黑暗、阴郁的风格,以【圣-吉米】的葬礼落下帷幕。
整体而言,罗杰对杜克导演的改编还算满意。
虽然不是完全遵照“原着”,但并没有像大多数改编电影那样,将剧情改得看不出原版的痕迹。
总体上来说,符合罗杰对“剧情加强版超长MV”的预期。
并且,哪怕罗杰是个外行人,也看得出这份剧本对市场的把握很到位,充分考虑了主流观影群体的喜好。
那些“不符合原着”的改编,几乎全部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对于电影行业,罗杰的了解不够深,虽然投资过一部大制作,但对于好莱坞来说,依然是个外行。
以罗杰对电影行业的了解,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对这份计划书进行审核,判定是否合格。
不过自己做不到没关系,在北美,只要花钱,几乎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在找了一支专业的评审团队,对这本计划书进行过初步的审核之后,罗杰立刻联系上杜克-罗森伯格,表示同意就《郊区的耶稣》电影项目,和对方展开谈判。
具体的谈判罗杰没有出面,交给了西奥多去负责。
杜克-罗森伯格本人对片酬等待遇要求不高,仅仅只要求导演的职位,以作为在好莱坞更进一步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