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都市小说>摇滚教父> 第463章 八座水晶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3章 八座水晶杯(2 / 5)

前者和企鹅、云村类似,以免费和会员制为主,也就是说只要每月花上几美元,就可以免费下载或是在线收听绝大多数的正版音乐。

如果会员到期不再续费,那么所有限制为“会员免费”的歌曲,将会无法播放,并且已下载的这类歌曲也会在下一次连接网络时被自动删除。

至于iTunes,则是完全的买断制,可以按照单曲或者专辑购买,没有所谓的期限一说。

无论明星们的作品发布在哪一家平台,都是有钱可拿的。Spotify根据播放次数向版权方支付费用,iTunes则是销售总额的分成,算下来不会有太过离谱的差距。

大多数版权方会选择在两家平台同时发布,歌迷们可以自由选择。

无论是在iTunes上一次性买断,还是选择支付Spotify的会员费用,只要有人听,版权方都是有钱可赚的。

就算是Spotify的免费用户,也可以从平台的广告收入中获得分成,利益并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而现在这个世界呢?

除了一家类似iTunes的音乐平台实行完全的付费买断制度以外,其它平台都没有推出类似Spotify那种按照会员点播、下载次数向版权方付费的机制。

在一家音乐平台上发布作品的时候,版权方只能选择是免费,还是买断式的付费机制。

如果是前者,那么版权方不会得到哪怕一美分的收入。

在这种机制之下,如果版权方想要获得除了买断分成之外的收入,那么只有一个办法。

拿出大量作品的版权作为筹码,和某一家平台签订排他性授权协议,以此获得一笔一次性的版权授权费用。

在未来,Spotify模式肯定会出现,但由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带宽,乃至于移动设备的普及性等问题,这种模式并不适合这个年代。

不是说在未来成熟可行的运作模式,拿到十几年前就一样好用。

事实上,Spotify模式的成功,是基于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发展,否则根本不可能成功。

举个栗子,在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推出二维码支付系统,用户要拿什么东西来扫码?

就算是这个世界的Spotify自己,也没有尝试推出这种模式,因为不可行。

有多少人会一天在电脑上听几个小时的歌?

没有移动联网设备,意味着用户活跃度低,也就意味着市场规模小。

后世的Spotify模式,在市场规模不够大的时候,谁做谁死。

虽然现在不少音乐平台都推出了会员制度,但那和版权方的收入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平台自身的收入渠道。

这种情况下,想要将付费和免费分开,就只能采取“部分作品收费”的方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