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索尼就可以大展拳脚,将米迦勒-杰佛逊这个臭名昭着的乐坛败类,打造成流行音乐的史上第一人。
依靠“死人营销”这件无往不利的核武器,至少在这个时代,这很容易做到。
格莱美不会拒绝给一位去世的巨星颁发终身成就奖。
在顶级奖项上,无论是格莱美还是隔壁的奥斯卡都一样,对活人十分苛刻,但对死人却异常的宽容。
死亡本身,就是最好的公关,没有之一。
在格莱美之后,就是黑人天王最具代表性的专辑的重新发行。
格莱美的奖项只是弥补奖杯收藏的不足,真正要将米迦勒-杰佛逊推上乐坛第一人的宝座,靠的还是商业成绩。
霍华德-斯特林格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调拨出了整整一亿美元的预算,哪怕自掏腰包,也要将那张专辑推到销量第一的宝座上去。
不,不是哪怕。
是必须要刷!
超过十个名次的跨越,光靠死人营销可超不过去。
一亿美元的预算中,至少有一半都是为了自买销量而准备的。
(注:《Thriller》在2010年重发之前确实没进销量前十,大概在12,13左右,当时的认证数据查不到,2004年索尼宣称的全球销量也只有3100万,一般来说实体专发行方宣称的销量至少要减三分之一。)
至于说刷销量会亏钱这种事……
黑人天王的代表作品又不是只有那一张专辑,刷出来一个远远超出第二名的成绩,这个“商标”的价值就会有巨大的提升。
之后再将其它的经典专辑重新发行,代表单曲组成精选专辑重发等等,轻而易举就可以将这些钱成倍的赚回来。
手上有这么一张价值巨大的好牌,当然要榨干每一分潜力才行!
霍华德-斯特林格可以确定,这份计划,除了能够完全收回索尼ATV音乐版权管理公司之外,还能够为索尼额外带来至少五亿美元的利润!
除此之外,它还有助于将索尼音乐那岌岌可危的市场占有率重新稳定下来,甚至可以借助黑人天王的名头,为索尼培养或者挖角更多有价值的明星。
虽然音乐不是索尼集团最重要的盈利点,但有这样一笔巨大的业绩在手,霍华德-斯特林格自己,以及上司平井一夫,升职的筹码就更多了一分。
然而,计划是美好的,但在执行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
一份录像带被送到了索尼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