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摇滚圣经》系列已经不存在需要为了匿名而拒绝申报格莱美的问题,《天堂的阶梯》完全可以作为明年格莱美的冲奖专辑去申报。
事实上,乐队在明年的计划,正是要拿下年度专辑、年度制作和年度单曲中的至少一项,并拿下最少两项摇滚分类的重要奖项。
《滚石》和《天堂的阶梯》都具备这样的质量,但要用哪一张专辑来冲奖,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正想着,罗杰突然想起来,《郊区的耶稣》也具备这样的潜力,单纯从格莱美的角度而言,并不比前两者差。
但全部都申报奖项是愚蠢的做法,很容易分散选票。
只有将资源集中起来,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这三张专辑之中,乐队只能选择其中之一,去申报那些最重要的奖项。
《郊区的耶稣》首先被排除,这张专辑的政.治意味太过浓重,得到大多数提名几乎可以确定,但获奖,却要看今年的大选结果。
如果象党成功连任,《郊区的耶稣》绝对不可能获得重要的奖项。
反之,则可以横扫。
尽管北美一直宣称着娱乐圈与政.治无关,但事实上,无论是格莱美还是奥斯卡,从来都没有原离过政.治。
《郊区的耶稣》不确定性太大,在申报结束之前,大选结果还未揭晓,等于是将命运交给了运气。
这是罗杰绝对不肯接受的事。
最起码,在拥有《滚石》和《天堂的阶梯》这两张质量更加出色的专辑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用《郊区的耶稣》去冒险。
排除掉《郊区的耶稣》之后,剩下的两张专辑让罗杰有些徘徊不定。
无论是《滚石》,还是《天堂的阶梯》,单纯从质量上来看,都具备横扫格莱美的水准。
唯一的问题是,乐队现在的资历稍微差了那么一些,虽然咖位足够大牌,但在乐坛这个排资论辈严重的圈子里,成名时间太短,就是罗杰三人现在最大的硬伤。
依照格莱美的规则,除非具备压倒性的质量优势,或者某个年度里处于特殊的社会环境,比如2002年。
否则一切都得按照“分蛋糕”的方式,依照资历、咖位、地位、人脉乃至于金钱等等,排出一个顺序,一人拿走一块蛋糕。
考虑到格莱美的这个习惯,哪怕乐队已经被“雪藏”过整整两年,横扫大奖的情况也几乎不可能出现,顶多能够分到一块稍微大一点的蛋糕。
以现在北美的环境来看,2005年并不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至于所谓的“压倒性的质量优势”,在格莱美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