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时启动的项目超过三个,完全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来解决。
而且大牌的制作人,也不会使用这些“普通”的团队。
像罗杰三人合作最久的迭戈,他的团队就是一支自由团队,以一张专辑为单位签署临时的工作合约。
具备一定地位的乐坛明星都有自己的合作团队,公司内的固定团队只会负责一些低成本的项目,没有必要养着太多的人。
负责现场演出的调音团队同样如此,像混音师之类的位置可以和专辑制作团队通用,舞台设计、导演等等则需要单独设立,这方面也需要养一批人手,但不需要太多,两个固定的团队就够用。
至于等到《美国偶像》计划启动之后,人手需要增加,那也是以后的事了。
制作《美国偶像》的团队,同样也要等到计划启动阶段再去考虑,暂时不用着急。
除了人员之外,硬件也同样重要。
乐器库、录音室、以及演出现场使用的器材,都是耗资巨大的玩意。
乐器库的投入要小一些,不过却没必要自己搞一个,顶多购置一批常用的乐器作为备用。
录音室的搭建投入有高有低,便宜点的几万美元就能弄一个,当然,这样的录音室质量就不敢恭维了。
如果从建筑到设备,全部采用最顶尖的配置,砸进去数千万美元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而在专辑制作中,录音室却又是必须具备的东西。
罗杰考虑了许久,在“录音室”这个单词后边打了一个问号。
洛杉矶不缺各种大大小小的专业录音室,从低端到顶级,各种档次都有,价格也很合理。
短期来看,租赁肯定比自己搭建省钱得多。
如果考虑到长远的收益,反而是自己花钱造一个要划算一些,就算自己不用,也可以租出去赚钱。
但是,录音室的规格、投入、以及究竟需要造几间,这些问题都很麻烦,不是拍脑门就能决定的东西。
录音室的投入不仅仅只在设备上,由于对声学环境要求苛刻的缘故,对建筑本身就有极高的要求,不是说随便找个空房间就可以搞的。
在阳光海岸现有的资产当中,没有适合改建成高端录音室的建筑,只能重新寻找,甚至是新建,这也加大了成本上的投入。
而且一间录音室不是说建好了就完事,尤其是档次较高的那些,为了保证领先,设备需要定期更换,甚至是整个翻新。
再加上日常维护的成本,这么一笔投入,必然是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