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去考虑运费的问题,47万的销量,也可以为环球带来大约235万美元的额外利润,这仅仅只是两天!
根据市场部门从过去大约8个月时间里获得的经验来看,互联网渠道的销量大约能够占到总销量的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间。
按照1000万的总销售预期,仅仅网络销售这一部分,《燃烧》专辑可以为环球带来的额外利润就高达750到1250万美元。
再加上从发行合约中获得的预期收入,去掉乱七八糟的成本之后,仅仅只是一张《燃烧》专辑,就可以为环球唱片带来四千万美元以上的税前盈利。
而这还仅仅只是发行。
根据发行合约的分成,占据大头的无疑是制作方的二十世纪娱乐,他们可以拿走总计百分之四十五的分成,而成本却仅仅只是专辑制作、CD刻录、保险、以及一小部分的运输成本。
如果将乐队挖到环球旗下呢?
那又能给环球带来多少利润?
认真地读完报告上的每一个单词,尤其是关于数据的部分,大卫-斯科塞斯更是反复审阅了无数遍。
过了许久,大卫-斯科塞斯按下桌上的呼叫器,叫来自己的秘书。
“去申请一间会议室,向市场部、艺人管理部和董事会发出会议邀请。今天下午,我要向董事会做报告。”
“好的,我现在就去办。”
秘书立刻点头,然后又问道:“会议主题呢?”
大卫-斯科塞斯的视线在桌面的文件上停留了片刻,开口道:“罗杰-克里斯蒂安和他的乐队。”
…………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环球唱片并没有自己的互联网商城。
或者说,一家唱片公司,也没那个能力去建一个“淘宝”出来。
环球的互联网销售渠道,借助的是这个世界的北美网商巨头E-bay的渠道。
而E-bay是能够显示每一件商品的销量及评价的。
评价暂且不去管他,47万的销量就挂在《燃烧》专辑的页面上,任何人都能看到。
这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许多唱片公司的关注。
华纳唱片的阿瑟-罗森伯格在看过手下人送来的报告之后,再一次要求副手起草一份挖角可行性报告。
百代唱片(EMI)的负责人也开始在会议上讨论,是否加入到竞争的行列当中。
贝斯塔曼唱片(BMG)的反应似乎慢了些,没有任何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