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新兴的唱片公司确实没有辜负母公司的投资,成功挤入乐坛前五,成为一家巨无霸级别的公司。
甚至于在核心业务区北美,环球唱片的体量仅次于排在第一的华纳,将索尼、百代等巨头都压了下去。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由于时间的缘故,环球唱片虽然无论是资本还是盈利能力都极为恐怖,但影响力却还无法延伸到乐坛之外。
而且这个目标,在短期内几乎不太可能指望得上。
百事达的实体专辑销售业务确实很庞大,但本质上这是一家好莱坞的公司,而不是乐坛的。
沉默了好一会,大卫-斯科塞斯继续开口道:“百事达的事先放到一边,我们现在要解决歌迷负面反馈的问题。”
最严重的负面反馈就是对定价过高感到不满。
9.99美元,如果是专辑,可以说是便宜得过分。
但四首歌的EP,却又嫌太贵了点。
北美的人均收入确实很高,尤其是太平洋对岸那个不可描述的国度还没有追赶上来的这个年代,单以中位数收入而言,北美是世界第一。
但差不多十美元一张的EP,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买的。
按照二十一世纪初的购买力,十美元,大约够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伙食费——如果是在家做饭的话。
或者说给汽车加上五加仑(约19升)的汽油。
富人阶层暂且不提,对于中产阶级收入以上的人来说,十美元也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数字。
根据北美官方公开的数据,月收入在一千美元的“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比例接近五分之一。
和高收入相对应的,是北美高昂的物价和税收。
一千美元的月收入,放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足以过得不错,但在北美,也仅仅只是饿不死。
如果考虑到房产税之类乱七八糟的税收,或许未必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上。
——别以为穷人就不用缴税,万税之国的名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对于这些群体来说,别说十美元了,哪怕一美元都是要算着花的。
而在摇滚音乐的粉丝当中,低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
一张EP贵上一两美元,可能会导致销量下降百分之十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