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斯科塞斯随口报出一组数据:“4752人给出了A和A+的评价,而C及以下的评价只有131。总体而言,《深渊》的口碑非常不错。”
不同的调查问卷对于评分的标准多种多样,不过大体而言都是大同小异,无论是分级制还是打分制,区别都不大。
也没有人会在收集意见的调查问卷中加入让填写者感到困扰的复杂规则。
以最低D-、最高A+的分级制标准而言,A和A+代表“非常出色”,而A-和B+则代表“很好,但某方面有一定缺陷”。
C+算是“勉强可以接受”,再往下则表示没什么亮点,并且缺陷严重。
至于D以下的评价,如果哪张专辑在这个区间得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票数,意味着这张专辑压根就不该被制作出来。
在B+到A+的这个区间,《深渊》专辑得到了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评分率,其中单单只是A和A+就超过一半。
哪怕寄出这些问卷的都是乐队的粉丝,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的支持率了。
数据不能代表一切,但却能说明足够多的问题。
不到一万份调查问卷,采样范围不算很广,但考虑到覆盖率,已经可以体现较为普遍的观点了。
至少能够体现购买了这张专辑的大部分人的观点。
至于没买的……
需要在乎这些人的意见吗?
统计调查问卷是一个很费时费力的工作,那些选择题还好说,而涉及到主观的“填空题”,对于统计的工作人员来说就很烦人了。
例如“对这张EP有什么不满或者建议”这样的问题,问卷上的回答简直是五花八门,什么答案都有。
在发到每个人手中的报告上,环球唱片挑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例如有接近百分之二十五的歌迷对《深渊》的定价表示不满,认为“太贵了”。
尽管这个锅实际上应该是零售商来背。
环球唱片为《深渊》制订的批发价是6美元,建议零售价7.99美元。
平均每首歌2美元的CD售价,算是一个中等的价格,也是绝大多数歌迷能够接受的数字。
哪怕是对生活在贫困线附近的低收入群体而言,这个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在北美,任何涉及到“版权”两个字的东西都贵的离谱,音乐专辑已经算是最便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