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知道,为什么百姓手的地越来越少,也知道为什么百姓的税收越来越重,我希望你们提议,所有有功名的只能减免田赋的三成。”
“另外税收跟地块走,不走人头,也就是这块地被谁买了,谁就缴纳税收。”刘安继续说道。
西厂的人脑瓜子嗡嗡的。
“不过作为对有功名的的补偿,毕竟你们读书也累,计划给有功名的学子发放俸禄。你们仔细商议一下,看看该怎么执行。”刘安开口说道。
“陛下,这恐怕不行。”西厂大头目开口说道。
刘安看着大头目,拿出一份卷轴说道:“看看这个,这些是你们的,如果你们不想身败名裂,那么就按照我说的去做,不然我会让东厂踏平你们的府邸。”
阴险!
卑鄙!
几名大头目看到上面的内容,差点晕厥过去。
这两年,刘安为什么要提拔这些伪君子当西厂头目,就是以防万一的。
没有把柄的人,都不配掌握权利,刘安拿出来的就是这些人的把柄。
“你们倡议,是为了百姓,百姓会记住你们的,我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刘安微笑的说道。
几名大头目一下子跪在地上,不说话了。
“回去好好想想我说的话。”刘安开口说道。
西厂的大头目离开了,回去了。
刘安搜索着记忆,好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一条鞭法,以及摊丁入亩。
伴随着记忆的深入,刘安逐渐记起来了。
一条鞭法:明朝老百姓要交田赋,服徭役,交杂税,又是记粮,又是记服役时间,又是记银两,很麻烦。张居正分析认为百姓于朝廷的义务有两点:一种田交税,二有人丁服徭役帮忙干活。所以就改按照田地多少和人丁多少来收,并且只收银两,就设计按照一定标准把以前的田赋,徭役,杂税折算成银两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会减少。
摊丁入亩,因为清政府看到当时土地集中,很多人家没地,人很多,根本没什么收入,让他们交人头税很难。还不如不征收,让他们自由被地主雇佣。只按田地征收,其实不会全部取消只是减少大部分并入田赋。所以到最后每年农民只交田赋就可以了。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将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税。
这个世界也存在土地几种,但是实行哪一个呢?
刘安开口喊道:“小五子,写。”
小五子立即准备了,刘安开口说道:“第一一条鞭法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第二摊丁入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