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妙谨虽然看似不想搭理外头的议论风评,但其实通过冯保与王安等人也时刻在关注,守制确实是大事。
这天冯保来了。
郑妙谨便问及张泰征一事。
冯保回道:“皇后娘娘,申先生承受的压力很大,不仅六科都察院言官,亦有其他朝臣疏弹劾攻击他。”
“最终拍板决定的是我,朝中没有人针对我吗?”郑妙谨问道。
“据奴婢所知,好像没有。”
“申先生怎么想?”郑妙谨又问。
“他还能怎么想?忍着呗,决定之前就已经想好了会有今天这般情景。”
“也不能让他压力太大,自皇登基以来,申先生没有承受太大的压力。”
“皇后娘娘不必为申先生担心,被人弹劾便弹劾呗,又不能拿他怎么样。”冯保抚慰道,“他们弹劾他们的,申先生继续当他的首辅便是,不碍事儿的。奴婢以为,反倒是张泰征这时候承受的压力肯定更大,很需要人安慰。”
郑妙谨点点头,当机立断地道:“那我一会儿让王安去一趟吧。”
“这样也好。”冯保同意,“张泰征这时候心态倘若崩了,承受不住压力,不利于万岁爷的政策推行。”
……
翊坤宫里两宫太后也在议论此事。
不过相较于外臣,她们两个非常清楚朱翊镠`侍生不侍死`的理念,也知道朱翊镠有心改革守制大礼。
故而议论的侧重点不一样。
“妹妹你说,关于守制礼仪的改革能成吗?”陈太后担忧地问道。
“哎,不知道,感觉这个很难。”李太后感叹地道,“两百多年,准确地说是千年的老传统,岂能说改就改?而且这会儿镠儿还不在,更加棘手了。”
“皇后还是很有魄力吧?”
“嗯。”李太后点头,知道陈太后与郑妙谨关系一向好,但还是本着内心,“不过我也调查过,这次多亏了王安反应及时,不然张泰征会承受不住压力的,有皇后的懿旨支持,至少他不会妥协,从而让镠儿的心思白费。”
“镠儿对王安为什么如此器重呢?”陈太后毕竟不及李太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