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太后娘娘,其实之前臣与两位王阁老就此事专门讨论过,立谁为后固然是国家大事,但也是皇上的私事,倘若皇上不开心,与皇后关系不好,于国家而言绝非好事。皇上与淑嫔娘娘情投意合相得甚欢,太后娘娘难道忍心挑起无谓的矛盾与纷争吗?”
李太后脸色凝固了。她本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从申时行这番话中,可以获得几个重要的信息。
第一,内阁已经商议过。
第二,一致同意立郑淑嫔为后。
第三,内阁不允许有人从中作梗包括她这个太后,因为这涉及到后宫乃至整个朝局的稳定。
第四,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取决于皇帝本人的态度,只要皇帝同意,其他人无话可说,也无权干涉。
第五,申时行变得强硬了,与之前相比,不再唯唯诺诺,别人说什么便是什么,而是有着自己的态度。
李太后沉吟不语。
这一刻,她感觉自己势单力薄,恐怕无力逆转这个结果。
申时行感觉到了李太后的沮丧,进而安慰道:“太后娘娘,臣建议立后一事由皇上自己抉择,给予皇上最大的信任与支持。倘若强行干涉,势必会引发不愉快,相信太后娘娘肯定也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申先生先退下,我想静一静。”李太后带着莫大的无奈。
“臣先行告退。”申时行起身去了。他明显感觉李太后已经无力主导皇帝,毕竟泰和皇帝不是万历皇帝。
当然,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在李太后面前坚持己见的原因之一。
申时行离开后,李太后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思量着当前的局势,以及申时行刚才对她说的那番话。
忽然,李太后喊了一声:“来人,去把冯公公请来。”
她已经好久没有与冯保坐在一起聊天了,从前冯保遇事,无论大都会来找她,可现在不同。
她也知道,现在冯保习惯找的人是郑淑嫔,这让她又不由得想起十几年前大儿子朱翊钧立为太子而她晋升为贵妃时的情景。
同时也想到冯保被大儿子朱翊钧冷落转而亲近小儿子朱翊镠冯保是个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啊!
这一点李太后不得不承认,从冯保跟着她,到后来与张居正联手,再到亲近朱翊镠,现在又与郑淑嫔走得近
似乎冯保就是有这个本事儿,每次站队都能站对,而不会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