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两税尚占56%,但至南宋已降至20.4%和15.3%。
与此同时,商税急遽增长,构成了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这样,包括商税在内的非农业税,也就自然而然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
北宋皇佑治平年间,商税比重不过40%左右,及南宋绍兴、乾道之交,仅茶盐榷货即占49%,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强。
而至淳熙、绍熙年间,茶、盐、酒等达56%强,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84.7%。
而明朝的领土面积,人口数量都远远大于南宋,盐、酒、茶三项的消费更远大于宋朝。
然而南宋政府从中获得的收入接近5000万两白银的价值,而明朝政府却只有300万两不到。
至明朝,货币经济较之前代要发达多了,资本主义也已经萌芽,市场比较繁荣,各项商业制度也比较完善。
而南宋是个偏安一隅的小国,可为什么明朝政府,对,只能说是政府,反而不如南宋富裕呢?
自嘉靖后期,国家财政经常出现困难,入不敷出是常态。
对外战争穷兵黩武支出过大吗?或是白银进口减少货币体系崩溃了?或是铜生产匮乏?或是纸币的发行导致通货膨胀?或是注定逃不过三百年定律?
历史上,比明朝穷兵黩武的朝代很多,比明朝挥霍无度的朝代也多,明朝财政体系最后到底是怎么崩的呢?
朱翊镠在想,如果大明能在——至少盐、酒、茶增加税收,那么富裕程度该会远远超过宋朝,也会大大超过以暴力国家机器、进行掠夺之实的清朝。
至少在工业革命尚未到来之前这段时间,大明应该不会逐渐走向末路。
当然,这是朱翊镠的想法,尽管也得到内阁三位阁臣的附和赞同,但具体实施起来恐怕还有很大的难度。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因为明朝“过度民主”的假象(不准,姑且这么说吧),造成国家对许多领域的控制力微弱,甚至失去了控制。
朱翊镠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