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不负大明不负卿> 第1185章 请徐光启出海(求订求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85章 请徐光启出海(求订求票)(4 / 4)

既然皇帝诚挚相邀,派司礼监掌印冯保亲自来请,还许诺他如此丰厚的物质资助,哪有理由拒绝?

虽然出使他国未来指定充满了不确定性,但他相信外面的世界的精彩,闯荡不正是年轻人该干的事儿吗?

再说了,不过两年时间,出使团两万多人,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即便不能从外国学到知识,从身边的人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何乐而不为?

至于科考,冯保说得对,以他家现在的条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赴京赶考呢?先得去南京参加乡试,然后又要去北京参加会试……

没准儿这次跟随出使团,还能认识官场大佬,即便没有皇帝的许诺,将来对他科考也有帮助,这不正是他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需要的吗?

徐光启当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可如果朱翊镠不加干预,朱翊镠可清楚徐光启由于各种原因,得二十年之后,也就是四十多岁才能高中秀才。

对于徐光启这样的人,朱翊镠内心其实是矛盾的,不知道该不该尽快帮助他们步入人生正轨,少走弯路。

但牛人的经历多数坎坷。

没有坎坷的经历磨炼,不知道他将来的成就更高更低。

就像朱载堉,没有十九年的独藁生活,还能不能研究出震惊欧洲人的十二平均律,还真不好说。

再像汤显祖,如果不是张居正的刻意阻挠让他十年不中,他笔下的文字还会不会如此意气风发也不好说。

万事都有两面性。

但对徐光启,朱翊镠最终还是决定干预一下他的人生,争取让他尽快投入到学习与研究西方的道路上。

一,这方面的人才稀缺。这时代的人还不知道什么叫科学呢,也不知道向西方学习。可恨大清更是短见,闭关锁国两百多年。

二,要通过善待朱载堉、徐光启这样的人才,让国人知道诗与远方对人生的意义:填饱肚子固然重要,但精神追求也一样不可缺。

虽然对穷苦百姓而言,这依然是个奢侈品,可大明不是还有许多上层人士吗?朱载堉、徐光启之辈都能自发研究呢。何不加以引导支持,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上?

这便是朱翊镠的考虑。

效果如何也只能交给时间了。

……

注①:为了纪念徐光启,上海市法华汇已经改名为徐家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