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战场之后,杨浪合拢部队,在黄昏之前退到了河岸。
背靠黄河,有楼船水师作为依靠,最不济也能保存大部力量。
刚退至此处,杨浪就开始带领全军修建工事。
所有的工事,便是用土堆成的高台,接连二十台,每台三人高,成半圆拱形。
每土台上放置百名弓弩手,居高临下。
土台是第一层防御,土台之后是百乘战车与骑兵混合组成的洪流,匈奴骑兵刚刚穿过高台之后,就会遭到车师洪流的冲击。
而当他们冲到最里面,将会发现里面空空如也,所有的秦军都在水面上的楼船水师之上。
尽皆劲弩,对他们进行最后的射杀,而他们,将连楼船的屁股都摸不到。
一切准备完毕,杨浪着令全军养精蓄锐,等待大战。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那些斥候不断从四方归来,杨浪手中骑兵的数量再次从一千五增长至两千。
杨浪构建了一个有来无回的陷阱,匈奴将会首先遭到高台之上弩手的射杀,高台他们根本上不去,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车师与精骑组成的洪流,共五千人的兵力。
最后,迎来的是楼船上四千弩手的射杀……
只要进来,便出不去了。
秦军皆重甲,铜箭,匈奴缺金属,金属武器极少,大部分都是骨箭,石箭等等,很难穿透秦军的防护……
“都尉,匈奴大军一两日便会抵达,我们要坚守多久?”
校尉们都向杨浪询问。
“想什么呢?要么我军箭尽粮绝,要么匈奴死伤殆尽!
二三子,今天摆在你们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大机遇,我们已经布下了陷阱,只等匈奴们自动来送人头……
他们送来的人头越多,我等得到的赏赐便越重!”杨浪如此对他们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