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放到嘴里嚼了嚼,略显失望。
她评价说:“味道很好,但选用的腊肉差了一点,吃起来太生涩了,舌头受不了。”
村支书感觉也凉了。
第三个村送上去的是白肉,阿姨吃到嘴里很满意。
但是白肉这道菜太普通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而且做出来的味道相差不大。
除非特别出众,让人难以用语言形容。
显然面前的这一盘白肉,阿姨感觉达不到那个层次。
田书记认真听了伙食团阿姨的评价,都不行。
要拿出去参加美食大赛,至少得让阿姨都赞不绝口才行。
接下来三个村送上来的算是干货了,都是当地的土特产,很有地方特色。
第一个是地牯牛,是一种泡菜,当地的环境适合它的生长,所以众人见多不怪了。
但走出彭江县,少之又少。
像这种土特产已经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美食文化,阿姨偿都不偿了,专家评委一定能给出满意的分数。
但要拿地牯牛去参赛,有一个问题,彭江县种地牯牛的村不在少数,万一其他地方也拿着地牯牛去参赛,那就太没创意了。
到时候美食评论家面前摆着的是来自彭江县十几个村的地牯牛,估计他们无法评断。
田书记考虑到了这一点,和该村的村支书商量之后,村支书同意,如果有更好的参赛,他主动退出。
下一个村送上来的是酐酥饼子,这种饼子做法工艺繁琐,味道极加,而且是村里祖上单传的。
都试了一口,点头赞道:“很不错,很不错。”
田书记对饼子的热情高于地牯牛,按照约定,地牯牛主动退赛。
接下来一个村送上来的是苞谷粑,它是由苞谷面和米面融合后,用梧桐叶子包好,再放进大蒸笼蒸出来的。
也是一种美食文化的象征,代表当地百姓们的饮食智慧。
味道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