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锋向孟子涛看了过去,孟子涛说:“来都来了,总不能直接打道回府吧?”
“走,进去看看,说不定还能淘换到宝贝呢。”
仨人走进仓库,只见整座仓库被人临时用木板搭成了一个个长案,上面不摆放着各类古玩,就好像在古玩市场摆摊一样,当然,这里的东西比古玩市场的肯定要好许多。
陈仲锋环顾了一下四周,期间和认识的人点头打了招呼,对孟子涛说道:“咱们是一起,还是分开看?”
孟子涛正准备回答,看到不远处,郑宗先带着一位老人走了过来。
“郑哥,你不是去京城培训了吗?什么时候回来的?”孟子涛好奇地问道。
“昨天晚上刚刚回来。”
郑宗先笑道,接着给双方做了介绍:“这位是我大伯,我今天主要就是陪他过来的。”
郑宗先的大伯叫郑鑫,他笑着跟孟子涛握了握手:“早就听说你这位青年俊杰了,今天总算有幸遇见。”
“您老客气。”孟子涛谦虚地说道。
双方寒暄了几句,郑宗先注意到了孟子涛手上抱着的古籍:“这是你今天带来交换的东西吗?”
孟子涛笑道:“这是我刚刚得到的,可舍不得交换。”
郑鑫闻言眼睛一亮:“不知是什么古籍啊?”
“《礼部韵略》。”孟子涛答道。
“什么,你别告诉我,这是北宋官刻本吧?”郑宗先大吃一惊。
孟子涛摆了摆手:“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我认为也是北宋的刻本吧。”
一听说是北宋的刻本,郑鑫相当的激动,连忙请求一观。孟子涛也爽快地答应了。
郑鑫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古籍,随即就入了神。
片刻后,郑宗先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了起来:“你是怎么认为这是北宋的刻本啊?”
孟子涛解释道:“版口是最显著的特点,咱们一般所见的南宋刻书,其书口较宽,大致与版中行字宽窄接近,有单鱼尾,有双鱼尾,上鱼尾至上边栏一段,或称象鼻,多用以镌刻本版大小字数,下鱼尾至下边栏一段,多用以镌刊刻工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