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个地步,姚崇没法再往下说了。唐隆政变之时,李隆基的胜率绝对不到一成,他成功了。先天政变,胜算大了点,那充其量也不过是五五之数,李龙基又赢了。
今时今日,李隆基凭什么不赌?
……
……
半个时辰后,越王中军帐内。
“什么?安东都护府大都督,鸡林州节度使?”崔耕听到这个封赏之后,也非常吃惊。
事实上,即便没有这个封赏,他也准备参与平定契丹之乱了。
道理很简单,契丹军虽然勇猛,但和大唐的国力比,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就是比之突厥,也大大不如。
二十年前,契丹作乱,看起来威风赫赫吧?甚至让武则天的大周朝,大败三次,丧师几十万。
但是,仔细想来,有什么啊?无论在历史记载中,还是在已经被改变的历史中,契丹之乱都是不到一年就平定了,影响不了大局。
那么,现在,为何所有人都觉得问题严重呢?
无它,因为崔耕。
有崔耕的牵制,朝廷就没办法全力平定契丹,深怕一旦失败,会引起连锁反应。
崔耕心中暗想,既然双方必定有一方妥协,那我挑起这个担子又有何妨?就算陆战上不能胜,派兵从海上牵制,也能让契丹人不敢放心南下啊!
结果,比崔耕想的还要好一些。李隆基虽然如他所料的缩了,却给了他至关重要的名义。
正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有了这个名义,崔耕能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甚至可以说,这是在不挑起内战的情况下,唯一的扩充地盘之策。李隆基的旨意一下,他就有如打开玉笼飞彩凤,挣断金锁走蛟龙海,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